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内新闻 > 独家报道 > 正文

谨访白对虾养至70-80头规格时莫明死亡

发布时间:2016/8/1 17:28:38  来源:中国养殖网——水产前沿  编辑:李如宗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核心提示:每年进入6月底以后白对虾长到70—80头/斤,有的在50头/斤左右出现陆续死亡,死亡的时间一般是晚上或暴雨后。目前北方已经进入雨季,有的大圈开始出现死虾现象。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最近走访河北黄骅/山东东营、滨州沿海大汪子(粗养塘,面积在几百至上千亩不等)对虾养殖户,他们都反映一个共同存在的问题,每年进入6月底以后白对虾长到70—80头/斤,有的在50头/斤左右出现陆续死亡,死亡的时间一般是晚上或暴雨后。目前北方已经进入雨季,有的大圈开始出现死虾现象。表现的症状:体暗红、硬壳、烂鳃。有的“挂脏”附着大量纤毛虫,有的死虾没有明显的病症。中后期白对虾死亡的情况比较复杂,表证不一。

 


    走访中发现:

 

    1、虾塘池底恶化底部溶氧低。


  大量而频繁地排放水,使池塘泥土中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流失,造成塘底“沙漠”化,塘底渗漏,保水、保肥的功能减退。频繁使用化学药物消毒,对有益微生物构成极大的危害,使病原微生物产生抗性,致使虾塘逐步失去生态平衡,塘底的自净功能丧失殆尽,底质日益恶化。养殖水深与增氧能力脱节,造成底层溶氧不足,底泥发臭。经常使用絮凝剂和吸附剂,造成底质中大量的有害物质沉积,底泥变酸、发酵变臭。藻类含量高、透明度低、水色浓的池塘,会减弱中下层水体的光合作用,中下层水体产氧能力下降,同时藻类的新陈代谢导致死藻量较大,也会造成底质恶化加快。

 

    一些大片的汪子多年养殖,底部有机物积累,池底发黑臭,有毒有害物质积累导致池底溶氧低、毒性强。大汪子粗养虾前期主要投喂卤虫,中后期卤虫减少定期投喂饲料。中后期池塘底部残饵、粪便、死亡水草藻体在分解中需要消耗大量溶氧,底部溶解氧急剧下降。久之池底聚毒层增加、病原菌滋生。白对虾长期处于“亚缺氧”状态,体质下降,极易发病。一旦环境变化(应激),特别是大暴雨后水温、盐度巨变、倒藻后导致大批死虾。

 

 

    2.有害藻滋生

 

    人为的划分有害藻和有益藻的标准:一是看能否被养殖动物摄食和消化吸收,二是这种藻类被养殖动物摄食后是否产生毒素或藻类死亡后产生毒素。藻类的组成和藻相的变化是池塘生态群链的生物指示指标。池塘生物生态群链的变化往往成为疾病爆发的前兆。比如对虾池塘水体发光(夜光藻、发光弧菌)对虾开始发病、空肠空胃、出现甲藻对虾陆续出现中毒死亡症状,蓝藻的爆发就很容易出白对虾白便。

 

    一旦出现有害藻的大量繁殖,养殖户要么束手无策,要么大量用化学药物(漂白粉、强氯精、硫酸铜、扑草净)杀藻。导致失衡的水体菌相藻相再次失衡,水体浑浊有机物多、透明底低,水体缺氧再次难免。

 

    遇到有害藻类滋生的正确处理是减少投喂,通过补充有益菌(EM、光合菌、芽孢菌)和多元有机酸、氨基酸螯合剂降解水体藻毒素、重金属毒素,螯合有机物增加水体的通透性。定期、定向补充缺失的微量元素和矿物元素小分子碳源。保持藻类和水产动物的正常需求。通过有益菌群的协同作用抑制有害藻类的滋生。

编辑:李如宗 访问人次:3812 关键字:白对虾,水产送养殖,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独家报道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