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发展水产养殖,水是第一要素,水质好坏直接关系到水产养殖产量的高低和养殖产品质量的优劣,好水才能出好鱼,才能高产又高效。然而现阶段普遍存在茫目追求养殖效益最大化,给水域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养殖污染,再加上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大力倡导生态健康养殖模式迫在眉睫。
一、常见养殖水体污染源
1、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的排入;
2、无机肥、有机肥和生物复合肥等投入;
3、鱼药的使用;
4、病死水生物的处理不当;
5、畜禽临水的养殖;
二、污染源管控应对举措
一要严格控制污水污染养殖水体,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必须进行处理,做到达标排放,原则上不准排入养殖水体,以确保水体的健康生态性。
二要科学搭配放养密度及使用养殖投入品,防止因多投、滥投而造成养殖污染。饮用水源的河湖(水库)必须全面禁投饵、肥、药等,切实保障供水需要,确保居民用水安全,全力保障河湖(水库)水域环境、水产品质量和生态平衡。对于水体中病死水生物,应及时起捞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要全面清除临水畜禽养殖,妥善解决好畜禽养殖户搬离工作,积极做好政策宣传。水是生命之源,护好水就是保护我们的下一代更好生息繁衍,将生态康健养殖理念深植人心。
四要严格控制过度捕捞,保护渔业资源,努力改善水生生物栖息环境,阻碍破坏性捕捞行为。整合资金,大力改善鱼类等生物索饵、繁殖、生长发育等场所,以此达到保护、增殖资源和提高渔获质量的目的。
五要设立专项保护与治理资金,生态系统治理必须标本兼治,在进一步规范好现行养殖基础上,对多年积累下来的污染源应及时进行治理,加快水体生态修复,努力确保治理资金投入足额到位,管理经费得到保障,防止治理成效反弹。
六要养殖水体环境治理科学技术要跟上,进一步健全综合治理方案与措施强化科技力量,努力保障科研经费,强化科学利用、科技管理观念。
七要加强上下游之间、地区之间沟通与合作,形成共同保护工作机制,与此同时,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在保护与开发的思路上形成统一的规划方案,按照职责范围行政,形成有效的管理局面。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