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来,中国南美白对虾养殖经历滑铁卢,养殖成功率直线下降。据统计,2014年中国南美白对虾产量为160万吨,2015年这个数据滑落到80万吨,2016年已经过去一半,具体统计数字要到年底才能分晓,但从上半年虾价和全国供应情况来看,2016年白对虾产量不会超过2015年。
广西早茬虾取得成功,但这种成功主要是得益于老天爷垂怜,上半年海南、广西、湛江地区雨水较少,在雨水较多的华南、华东地区,养殖成功率较低。上半年,福建、广东高位池养殖情况十分不理想,主要是因素是海水水质恶化、病害严重所导致,从1月开始,由粤东地区至福建地区,罕见的出现长时间赤潮,汕尾海区4月开始海水中存活大量的真菌,5月底至6月,福建海区因荧光弧菌引发的发光问题严重,在多重打击之下,高位池成功率严重偏低。
可以预见,短期内寄望于环境改观十分不现实,2015年和2016年白虾养殖是哀鸿遍野,严重挫伤了养殖户的信心,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南美白对虾养殖加快进入新的洗牌过程,这个洗牌过程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痛苦,有可能是生与死的博弈,那如何在新一轮的大浪淘沙中活下来呢?我们今天与各位朋友一起探讨一下。
(1)是否盈利不取决于规模和资金实力,取决于人才。
近几年,白对虾的养殖面积急剧扩张,但与此同时,人才队伍的建设并没有跟上,白虾养殖周期短,许多规模养殖场都是拿来主义,规模一旦扩大后就在其他养殖场进行挖角,这种技术员的刚性需求,使得好的技术员在市场上十分抢手,因此也造成了每个场的管理难细化和延续。虾没养好,要么怪苗种不好,要么怪技术员能力不行,很少有人反思,自己是否具备扩张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指你有多少资金、或者有多少地。其实从这几年技术人员的流动情况来看,养虾圈子不大,来来去去都是那些人,甚至由于技术员难请,一些只在养殖场工作一两年的工人,也摇身一变成了其他养殖场的技术员,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应该毫不客气的说,行业整体的养殖水平没有提升,反而在下降。
国内有一部分规模养殖场常年来一直取得成功,他们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是,人员稳定,人才自我造血能力较足,只有人员稳定了,才能慢慢积累和发展,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将盈利模式慢慢健全。因此可以预见,未来几年,谁拥有稳定的团队和有持续技术提升和完备能力,谁就能持续发展和盈利,这一点,规模和资金实力说了不算,采取游击战和靠运气吃饭,挖个塘养虾就挣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未来几年对虾养殖的成功率,拼的就是团队的能力。
(2)谁对苗种的认识深,谁就能够持续存活。
南美白对虾养殖在各个区域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当茬哪位养殖户拿了某个品牌苗种养殖获得成功,下一茬这个品牌的苗种必定旺销。这种现象体现了许多养殖户仍然迷信种苗万能,说到底是一种悲哀。中国从南到北的对虾养殖区,养殖户对于苗种的认识仍然十分肤浅,风靡2013年的SIS系和风靡2016年的正大系,其种系出口中国年销量接近十万对,许多苗企都是不约而同的购置了同种亲虾,可以负责任的说,规模以上的苗企,谁不愿意认真做好虾苗,毕竟谁也不想砸自己的牌子,但是为什么同是一种亲虾,A企业的好些,B企业的苗就不行?我曾经在汕尾某些客户那里听到一些哭笑不得的观点,那个客户告诉我,通过实践证明,这公司的苗比那个公司的苗好很多,但是我们知道,其实这两个公司用的是同一种亲虾,除非使用了药物控制或者亲虾有假,亦或是种苗来源不纯正,否则在种苗环节,出现这样的论断,有点匪夷所思。
对于世界上各大种虾品牌,不论是SIS、还是正大,亦或是环球等,种虾繁育体系出现大的质量问题的可能性较小,因为这些企业在种虾繁育过程中采取的都是全封闭的无病毒车间。如果再提升到家系选育,每个种虾繁育企业,更换家系的决定是一件十分严肃和慎重的重大事件,因此种虾企业也不可能频繁的更换家系。每一个种虾繁育企业,都有自己一贯以来坚持努力的方向, 一些企业比较强调长速,一些企业比较强调均衡性,也有一些企业比较追求抗逆性。
中国市场中,除了正规正大和环球,没有哪家可以保证种虾来源的长期稳定性,因为种虾受限于人,所以很多苗企今年用一个品牌的种虾,明年用另一品牌的种虾,因此这种不稳定性迟早反映到养殖过程中,至于养殖户什么时候吃大亏,一看运气好不好,二看时间早晚而已。作为一个规模化的养殖场,我们不提倡只养一个品牌(注意,这里指的是种虾品牌)的苗种,除非你对这家苗企有足够的了解和信任。从规避风险和稳定效益角度考虑,如果硬件和管理许可,应该是长速和抗逆性合理配比。追求长速的苗种,其成功的辅助条件是硬件十分过硬,比如说有强大的水处理系统(沉淀池和蓄水池占养殖场20%面积),如果没有这些条件,最好选择长速和抗逆性较为均衡的苗种,而且一定不要道听途说,坚持选择来源正宗的大品牌苗企的虾苗,这些大的苗企,主要的差别在种虾,至于是否来源正宗,就看你自己的判别功力了。我们的建议是,认种虾而不是认苗企品牌,如果自认为放了两个牌子的苗种,其实只是来源一种种虾,这就显得很无知了,要知道,如果将养虾等同于赌博,您迟早吃亏。
(3)谁应变快,谁就能活下来!
养殖户遍反映,以前的虾好养,现在的虾难养,这种情况的出现,其根源是,环境变了,我们没有变,或者说我们变得慢,很多养殖户仍然躺在原来成功的经验上,不思求变。从目前来看,大部分养殖户在养殖观念和应变方面的能力较差,拿不到好的苗种,养殖肯定难以成功,但拿到了好的苗种,养殖也未必成功。环球虾苗在经营过程中就有出现这样的问题,同一批虾苗,有人养好了,有人养砸了,但是极少有人主动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最后都将问题归结于虾苗质量不好。真的是这样?在种虾稳定的情况下,苗企有可能由于过程控制问题,导致部分虾苗品质不稳定,同批放养到各个区域的苗种出现类似的问题,如果出现这种现象,苗企应该负主要责任(环球有过这样沉痛的教训),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企业有没有及时调整和改进,不能一次就它判死刑。但如果同批虾苗有人养好了,有人养砸了,主要责任就应该在养殖户自己身上。
我们对比分析过几个案例,其中有一个是这样的:2016初一条车间产出1亿虾苗,分别投放两个规模高位池客户,这两个客户养殖面积相当,投放时间、投放密度相当。90天以后,一个客户养殖平均头数在30头左右,成功率90%(由于涉及到客户隐私,暂称A),另一个客户养殖平均头数100头,反映虾不长(暂称B),这就是非常奇怪的事情,经过分析对比后我们发现,A所处区域海水盐度较低,常年盐度在16格左右,但温度较低,养殖过程中气温在16-25度;B所处区域海水盐度较高,常年盐度在25格左右,但温度较高,养殖过程中气温在20-28度。从对虾养殖过程来看,低盐度有利于刺激虾脱壳,但低温不利于虾长速;高盐度 不利于刺激虾脱壳,但高温有利于虾长速,因此,A所处区域的盐度优势,有一定程度上被B所处区域的温度所缓解,即使是长速有所差别,也不至差别如此之大。
我们再继续在管理和硬件上找差别,发现A和B最大的差别在于以下几点:
1、A有较大面积的沉淀池和蓄水池,而B没有,B采用海水抽入池的方式实现换水,而A所有的交换水全部经过消毒处理;
2、A全过程进行检测,以数据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B全过程没有做过检测工作,只是凭经验来判断养殖的好坏。
3、A全过程以微生物制剂来处理问题,而B微生物制剂的使用比较随机。
4、A的技术团队比较稳定,经过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和总结,而B的技术力量较为薄弱,人员也不稳定。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组织了B客户到A客户处进行有效交流与沟通,当然,这种沟通与交流的结果是您愿意承认这种差距和不足,并愿意主动求变。可喜的是,B客户接受了这种观点,并正在持续改进中。
在某次专访中我说到,“对虾养殖业的发展,肯定会有一个淘汰的过程,如今虾苗行业也由混乱期进入洗牌期,洗牌后再整顿,这将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最终生存下来的肯定是有能力、思维、管理能力的企业,而环球如今正在做的,正是业内一直少有的坚持——引导行业往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其目标任重而道远。”说了这番话后,很多人奚落我,说我这是在搞虚的一套,我不愿反驳这样的观点!在我们还没有取得非常多的实质性成果之前,我们最好保持沉默。
今天在公众号内发表这篇短文,目的在于与关注环球的朋友和客户共同分步探讨这条虾到底会怎么走。我们乐于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案例与大家共享,不论这些经验是属于环球的,还是属于我们一些成功的客户的,正如我们主动撮合上面提到的A客户与B客户的交流与沟通,也在组织一些大客户不远千里进行跨省技术交流,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养好虾。
我们当然愿意卖更多的苗,但是我们希望卖出去的这些苗,都能取得成功,这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养殖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