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小龙虾肥美丰腴季节,走进“中国小龙虾之乡”湖北潜江,慕名而来的“吃货”们占领了街头大大小小的龙虾店,“油焖大虾”“蒜蓉大虾”的招牌彻夜通明,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香辣味道。
“我们花了15年‘养大’了一只虾,现在是因虾出名、围着虾忙、靠虾致富。”潜江市委书记胡功民说,去年潜江小龙虾综合产值达150亿元,养殖规模、加工能力、出口创汇连续11年领跑全国。小龙虾已成潜江的第一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第一示范产业、接二连三的第一综合产业。
“虾稻共作”,增产增收50%,跳出“种粮不挣钱”怪圈,半数农民因虾而富
“一年收一季稻、两季虾,亩均纯利润在4000元以上,是单种水稻的3倍多。”在潜江市高场办事处联丰村,村民宋继伟一脸笑意:“今年行情好,一斤虾25元,80亩虾田挣个30多万元没问题。”
和宋继伟一样,潜江通过小龙虾致富的人不在少数:全市小龙虾养殖面积达35万亩,其中“虾稻共作”面积31.5万亩,半数农民因虾而富。
虾稻共作是潜江探索的生态种养模式。市水产局高级工程师陶忠虎介绍,每到插秧时节,把幼苗期的小龙虾移至围沟内生长,等秧苗长结实了,再把幼虾引回到稻田里。这样,6月到10月份种稻,10月至来年5月养虾,实现“一稻两虾”。
“虾稻共作可亩产200多斤小龙虾,补上了秋季小龙虾市场的空档期,农民增产增收近50%。”他说。
不仅增收,而且生态环保。“稻梗不需要烧,成为虾的饲料,生产过程中使用频振式杀虫灯,不使用农药化肥,水稻和小龙虾的品质都得到提升。”陶忠虎说。
“刚推广时不好接受,可农民慢慢算过来账了。虽然稻谷亩产减少了300斤,但每斤收购价高了2毛钱,而且省下了化肥农药钱,再加上卖虾,算下来反而增收了。”宋继伟说。
去年12月,农业部正式批准潜江10万亩虾稻共作基地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为了大力发展虾稻共作模式,潜江出台政策,给予新养殖户每亩40元的补贴,同时免费发放上万份技术指南,公布技术热线电话,农民遇到难题,一个电话便有技术人员免费上门。
在虾稻共作的基础上,潜江市又开始探索“虾+N”的发展思路,创造出十多种小龙虾混养、套养、轮养的高效模式,例如:“小龙虾+鳜鱼”轮作养殖,每亩收益可达近万元;“小龙虾+龟+水稻”高效种养,每亩收益可达8000元。
“以前种养分开,复种指数靠化肥农药来提高,不可持续;现在虾稻共作,让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两不误,真正走出了‘种粮不挣钱,挣钱不种粮’的怪圈。”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玲说。
科技“点虾成金”,苗种繁育突破产业瓶颈,从肉到壳吃干榨净
6月13日,湖北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潜江成立,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舒新亚一语道破产业发展软肋:随着小龙虾养殖面积迅速增加,苗种繁育成为发展瓶颈。小龙虾近亲繁育,会导致个体小、生长速度慢等问题。
寻求破解之策,潜江在全国率先开展小龙虾苗种人工繁育,建成全国最大的工厂化育苗基地。同时,投资3亿元建起小龙虾苗种选育繁育中心,目前一年可以选育优质虾苗30亿尾。
“人工繁育的虾苗,70%能长到30克以上,单产可比自然繁育提高一到两倍。”舒新亚说。
在潜江,从小龙虾的养殖、繁育到加工、餐饮,都有一套国内领先的技术,操作规范均通过了省里的标准认证,怎么养、啥时育苗都有章可循。
科技“点虾成金”,提升了潜江小龙虾品质,也让餐饮业不断升级。如今,潜江“油焖大虾”“蒜蓉大虾”已被冠上金字招牌,一盆虾的价格更是年年看涨,现在卖到150元。仅今年“五一”3天小长假,就有十万余外地食客赴潜江吃虾,全市2000多家餐饮店卖了100万斤以上的小龙虾,营业额达1亿元。
不仅卖肉,小龙虾浑身是宝,产业链不断延伸。华山水产投资近5亿元建成全国唯一的淡水甲壳素精深加工基地,将从虾壳中提炼的甲壳素进行精深加工,用于生产医药用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去年,公司生产甲壳素衍生制品5000吨,销售额达25亿元。
“互联网+”让小龙虾插上电商翅膀。2015年潜江建成全国首个中国虾谷网,通过线上推广,小龙虾最远发货到了新疆。潜江“虾小弟”在网上卖麻辣虾球等熟食,现在每天能销700余箱。
小龙虾餐饮火爆,产业人才成了“香饽饽”。今年5月28日,潜江龙虾职业学院开学,同时启动“万师千店计划”工程,将为全国培养万名烹虾师。
小龙虾也有“身份证”,不施肥不打药,保障从田间到餐桌食品安全
小龙虾是臭水沟里长大的吗?
“小龙虾在污水里可长不大,说虾养在臭水沟里的都是外行。”皇小龙虾养殖合作社张家窑基地的养殖户蒋小伟反复强调:“我们平时都是喂蔬菜瓜果、米糠麸皮等,稻田里也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小龙虾干净着呢!”
稻田旁的一间值班室里,集合了小龙虾养殖信息、环境监管、水质在线监测、疫病远程诊断“四位一体”的质量可追溯体系,24小时监测,小龙虾生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监管的“眼睛”。
“生产有记录、质量有检测、流通可追溯、加工有监控,我们力争做到从田间到餐桌全程监管。”潜江市食药监管局副局长何正发说,一次食品安全事故就可能砸了多年创下的招牌,质量安全不容有失。
“每批小龙虾都要有‘两证’,一个是‘合格证’,就是检验报告;另一个是二维码‘身份证’,保证货源清楚、去向明白、问题龙虾可及时召回。”在潜江小龙虾交易中心,潜网电商执行总经理李红卫说,按照质量追溯“一票通”制度要求,每批小龙虾都有三联票据,票货同行,保证小龙虾来源可溯、去向可查。
潜江市水产局副局长杨运刚介绍,每年进入小龙虾生产旺季,水产局都会到各养殖场、饲料经销店张贴标语,发放《禁用渔药清单》,并与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签订安全承诺书。
消费环节更不可掉以轻心。潜江对重点餐饮单位实行从原料进货查验、清洗到烹饪加工的全程监控。在潜江生态龙虾城“第8号虾铺”,食药监管局的实时监控终端可以随时看到店内操作间的情况,顾客也可随时走进明厨亮灶的操作间“找茬”。
目前潜江已有4.5万亩小龙虾领上了“身份证”。“十三五”期间,小龙虾质量追溯体系将实现全覆盖,扫码即可查询小龙虾的“清白身世”。
坚持标准化生产,潜江成为全国小龙虾标准化养殖示范县。华山公司、莱克公司出口的小龙虾产品,在欧美市场“苛刻”的检测中,无一超标。
潜江市水产局提供的检测报告显示,今年以来,小龙虾检测合格率均达100%。
从零起步的潜江小龙虾产业,如今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格局,正向千亿级大产业迈进。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