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以来,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及江淮、西南东部等地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给部分地区造成严重洪涝灾害。雨区覆盖范围广,累计雨量大,致使中小河流洪水涨势猛。本轮暴雨洪涝灾害共造成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盐城、镇江、泰州9个市受灾,其中常州、南京、无锡、苏州、镇江灾情相对较重。此次灾情也给江苏渔业带来了极大影响,如暴雨致镇江市渔业损失严重,受灾水面近14万亩。而目前沿江苏南地区河湖仍处于高水位,形势依然严峻。
7月6日7时,江苏防汛全地图
带来洪灾和内涝的“暴力梅”还没走,台风“尼伯特”或将影响江苏。
江淮之间的雨还要再下一会儿。据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橙色预警信号,今年第1号台风“尼伯特”已经发展成超强台风级,最大风力17级。江苏省气象台表示,周六(7月9日)以后可能会对江苏造成影响,对苏南影响大,但具体情况还不确定。一旦来了,就会和梅雨叠加,带来“双倍风雨”。
好天气持续不了多久,沿江苏南地区可能要迎来中到大雨。在台风到来前,江苏还可以短暂享受一下梅雨减弱的间歇期。趁着这两天降雨减弱,水产养殖户要认真排查安全隐患,全力做好台风到来前的防范工作,除了做好防风、防洪和排洪、巩固堤岸坝设施这些最基本措施之外,我们还要做好以下防台风灾害措施:
1.在台风、洪涝多发季节,应高度关注台风和暴雨天气预警预报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和应急准备。
2.做好渔业设施设备的准备工作,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
3.提前投放一些增氧剂。台风还会导致水底溶解氧不足,会产生对养殖品种有伤害的有毒物质,极易导致病害的发生,可提前准备投放一些增氧剂。
4.抓紧捕捞养殖成品上市。对于达到上市规格的水产养殖品种,在台风来临前,可适当提前收获上市,尽量减少台风和洪涝造成的经济损失。
5.降低养殖密度。台风期间,养殖鱼类会产生极大的应激反应,如果活动空间狭小,鱼体表面极易擦伤,诱发细菌性、寄生虫等疾病的发生,所以应降低养殖密度。
6.增强养殖生物的抗应激能力。泼洒维生素C、葡萄糖以及免疫多糖等药物,在台风到来之前加进去,可以增强鱼虾体质与抗应激能力。但在使用微生态制剂的同时,必须开启增氧设施,避免缺氧。
7.加强池塘卫生管理,防止疾病暴发。台风期间,洪水泛滥,水体污浊,各种病原微生物随水流动滋生繁殖,易暴发疾病,传播疫情。可定期用漂白粉、强氯精、优氯净或生石灰等药物消毒水体。没有定期做到位的塘口,可以选择在偶见晴天间隙进行一次消毒操作。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台风灾害造成的损失,还要做好台风灾后恢复生产工作,以下总结了一些台风灾后水产养殖恢复生产措施:
1.抓紧修复被台风洪水冲毁的池塘、网箱和各种设施,避免二次受灾(具体细节不再详述)。
2.台风灾后,如果是养殖笼、网箱养殖的,及时去除附着物,保持水体流畅。
3.加强水质管理。定期遍洒生石灰(酸度偏低)或碳酸氢钠(碱度偏低),调节酸碱度。每10~15天可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或硝化细菌等微生物制剂全池遍洒,调节改良水质。如果养殖的是海水品种,注意盐度变化,使盐度符合养殖品种的需求。调节盐度的物质有:海水(盐度在30以上),浓缩海水(盐场有供应、盐度在70以上)、精盐或其他盐类,以及打地下咸井抽水。
4.适时补放苗种,争取受灾不减产。对受淹发生逃逸的养殖池塘或网箱,第一时间进行围网或修补处理,并根据养殖品种的逃逸情况,及时估算存塘(箱)数量,调整养殖密度,选择适宜时机,合理补放品种,或采用并塘的办法,保持鱼池中合理的养殖密度。重新开始养殖,恢复生产。
5.加强饲养管理。台风灾后鱼虾类体质较差,必须投喂优质新鲜饲料,配合饲料可添加维生素C、中草药、多糖等,以增加对致病因素的抗病力,减少应激反应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投喂新鲜饲料的过程中,可同时内服大蒜素等药物进行必要的预防。
6.做好灾后防疫及监测工作,以防止台风灾后次生灾害发生。加强对养殖生物的日常观察,及时捞除死鱼、死蟹、死虾等,迅速进行无害化处理(一般挖2米以上的深坑掩埋),对被淹和损坏的池塘、渔业机械、场区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大面积防疫消毒,可用含氯消毒剂挂袋的方法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同时尽量采用如活性碘、水产用二溴海因或高锰酸钾等对鱼体消毒,预防鱼体因擦伤所引起的继发性疾病(如体表溃疡、烂皮烂尾等)。一旦发现重大水生动物疫情,采取相关补救措施,及时沟通信息,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