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记者从广东省江门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台山市已启动台山青蟹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工作,希望借此将台山市的优势拳头产品——青蟹做大做强。
青蟹地标申报条件成熟
台山市都斛镇地处黄茅海与西江水对接的咸淡水交汇处,北有古兜山脉自然屏障,土壤矿物质多、硒元素高,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越的水热条件,都斛镇养殖出来的青蟹光泽透亮、肥满度高、肉质白嫩鲜美、蟹膏清甜香滑。
近年来,随着养殖面积不断扩大,都斛镇青蟹养殖户超过100家,养殖面积约23000亩,已经形成从蟹苗孵化、养殖到销售的一条完整产业链,都斛镇成为台山市青蟹养殖重镇。
为推动台山青蟹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工作顺利进行,2016年3月在都斛镇专门成立了台山市青蟹养殖协会,由该协会作为申请人向当地海洋与渔业局提出申请,该项目同时获得海外墨西哥华人华侨协会支持。
接下来台山市有关部门将收集有关青蟹养殖资料、深入挖掘青蟹历史故事,做好都斛青蟹生产环境的土壤、水质、大气环境等科学技术数据的完善,合力助推台山青蟹顺利走上品牌化道路。
草长蟹肥打造生态特色
台山盛产的优质青蟹(包括奄仔蟹、膏蟹、肉蟹和水蟹)畅销浙江、港澳及珠三角等地,然而,台山市青蟹养殖协会会长王剑峰告诉《海洋与渔业》记者,由于没有品牌,同样品质,台山青蟹平均价格要比已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三门青蟹”低1/3左右,部分养殖户为提高价格只好贴牌销售。
注重品质、打造特色,方能助力地标申请顺利进行。为此,王剑峰探索运用全新的生态养殖方式以提升青蟹肉质口感。从2015年12月开始动工对原来的一口面积约200多亩的蟹塘进行基建、设计、电路改造,历时半年,今年5月份才完工,耗资两百多万元。
记者随南海水产研究所专家一行来到该生态基地,在现场看到,改造后的蟹塘被分割成多个回形针状的小水面,每个小水面周围垒砌了高于水面半米左右,宽约1米的泥土田垄,接下来在田垄上面将种上水草,作为青蟹栖息游玩的浅滩。浅滩外围是1米深、6~7米宽的深沟,沟底下放置有许多塑料胶管,作为遮蔽物供青蟹躲藏。
王剑峰告诉记者,这种设计可充分利用青蟹生物习性进行生态养殖。白天天气炎热时青蟹躲在深沟里,晚上凉快些青蟹会爬到垄上行走。此外,青蟹可以在潮涨潮退时自由地上来下去,浅滩上的水草既能起到遮阴、遮蔽作用,方便青蟹栖息、蜕壳,又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调节水质。
相比传统的几百亩一口的咸围养殖,生态小水面养殖,可以清晰地看到青蟹的生长、吃食情况,过程中水质、投苗、管理、病害容易控制,管理较方便。在饵料方面,由于青蟹钳夹特点,饲料颗粒太小夹不稳,会造成浪费且吃不饱,都斛养殖户充分利用当地盛产的蓝蛤(养殖面积3万亩,年产量2万多吨)作饵料,投喂富含营养的蓝蛤长大的青蟹肉质会更加鲜美。
在生态基地附近的一口250亩蟹塘,范师傅告诉我们,每造投放约50万苗,由于管理粗放,成活率只有10%~20%,平均亩产不到50~100斤,他表示,如果生态养殖效益好也想跟着学习、借鉴。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