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在罗非鱼养殖中,鱼苗标粗阶段的存活率不但影响投入的成本,还会影响养殖计划和养殖管理,甚至决定了养殖的成败,所以这一阶段的管理至关重要。
现象:投放时鱼苗活力很好,甚至开始摄食,第二天还能够发现鱼苗沿鱼塘周边环游,但有些黑身、独游的鱼苗,第三天开始出现少量烂尾鱼苗,难以看到鱼群,第四天烂尾苗、死苗大增,如果任其发展,1周内就有可能全军覆没。不仅仅是罗非鱼,其他水产品种也常有这种现象,就是因为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而且对养殖的影响很大,所以值得养殖户探索原因与应对。
在投苗应激原因中提到,鱼苗在高密度运输中的pH值较低,只要达一定时间,或多或少都会有代偿性呼吸(或酸中毒呼吸),即通过代偿作用,增加血液中碳酸氢根的浓度,来提高血液的pH值。鱼苗投放后,即使其活力看起来是正常的,也有一定的碱中毒现象,需要通过应激来调节,即排出过多的碳酸氢根。而完全恢复需要3天——4天的时间,也就是说在这段时间内,鱼苗一直处于应激调节状态(即恢复状态),其抗抵力较差,易受病菌感染,如果这时的水质变化较大,会进一步减弱体质。
预防措施:
1、维持日夜pH值的稳定
也就是pH值在夜间不能过低,白天不能过高,建议维持在上限pH值原点+0.3个单位,下限为pH值原点-0.5个单位。同时要注意早晨和傍晚时pH值的瞬时变化。
正常来说,维持pH值的稳定需在鱼塘准备阶段就要打好基础,提前调节好硬碱度和pH值的稳定,并根据水质的稳定性来确定鱼苗投放时节间。然而受养殖户意识、鱼塘水质准备情况、区域(有些区域的水源硬碱度极低,投苗的风险更大)、气候等影响,不管鱼苗投放时的情况怎样,都一定要加强全方位的水质检测和调节。
一般情况下,如果夜间pH较低,可用石灰调节;如果白天pH值较高,要采取降pH措施,如酸性有机物、深井水、加深水位以及微生物制剂(提前用糖类活化,如果白天pH过高,在上半夜使用)等;如果早晨pH值上升过快,可以用消毒剂适当抑制藻类的繁殖;太阳落山前如果上下水层的pH差异较大,可以开启增氧机,防止pH下降过快。在低温期、阴雨天气及工厂化养殖中,要更加注意pH值过低的情况;在季节变换期,要多注意pH值过高的情况;在高温期,要关注pH值的强烈变化。
2、加强鱼苗动态的观察
鱼苗投放后的几天里,要加强观察,如果发现有不正常现象(如黑身、烂尾、死亡等),说明这时的水质不利于鱼苗的恢复,甚至在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同时水体中有一定量的病菌存在,如果不处理,极有可能一夜之间病害扩散到全塘。所以要立即采取措施,消毒处理(认为即能杀菌又能抑藻的消毒剂效果更好),同时加强pH稳定的控制力度,也可以拌料投喂常用抗生素(如土霉素)。
鱼苗投放后的病害主要有黑身(有褐鳃、烂鳃现象)、烂尾、烂身等,致病菌为柱状黄杆菌,是一种严格需氧的革兰氏阴性菌,主要感染有损伤的鱼苗,这种病害也叫柱形病,是一种全球性的淡水鱼病害,对鱼苗的危害极大,使用相应的措施促进鱼体呼吸的顺畅,对鱼苗的恢复是有好处的。
3、饲料投喂的控制
饲料虽然是能量的主要来源,但是鱼苗在摄食和消化时也需要消耗能量,影响鱼苗的恢复进程。所以在鱼苗投放后的1天内最好不要投喂,第3天开始少量多次,直到鱼苗完全恢复后正常投喂。
4、池塘网箱内投放的管理
在池塘网箱内投放鱼苗是非常危险的,一方面网箱内水体处于池塘上层,pH值变化更大,同时网箱内受鱼苗活动、池塘水流、网箱的透水性等影响,pH值的分布极不均匀,所以如果管理不好,极易发生大面积病害。那么养殖户可能会问,苗场也是用网箱培育鱼苗的,但是你要明白,苗场的鱼苗不是处于应激状态,同时场家的管理要相对到位,如果管理不好,也是很麻烦的。
然而有些养殖户由于鱼塘准备不到位又急于投放,或者为了更准确地统计鱼苗量,选择用网箱接苗,那么你的意识和管理必须要跟上。网箱最好挂在上风口,减少藻类及其它有机物对pH值的影响;网箱要尽可能挂到深水处,并把网底拉平整;鱼苗恢复期,网箱上方最好用遮阴网全覆盖,减少鱼苗的活动和相互干扰;网箱不要过早挂上,以防被杂物堵塞;在网箱内装上曝气设施……
鱼苗的体质恢复后,其应激能力和适应性都会加强,标粗后期的管理就相对容易些。但是不管怎样,控制好水质是养殖的第一要素,不但能保障鱼体的同步生长、减少发病的机率、促进生长,还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