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网络
渔政等部门正在取缔违法网具/渔政部门供图
东方网4月18日消息:鲥鱼近30年不见踪影,河豚同样濒临极度濒危。就在长江渔业资源岌岌可危之时,近来长江一级支流大宁河等多条支流断流的新闻再次引起业界对长江保护的高度关注。日前,包括东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庄平研究员在内的多名权威水产专家提出最新的思路和观点:今后长江全面禁止商业性捕捞,并且力争用5至10年的时间,遏制长江水生生物资源退化现象,让局部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据悉,这是专家首次提出长江需要长时间不限时全面“休息”观点。
建言全面禁止商业捕捞
记者昨天从有关方面获悉,作为长江大保护的前奏,上海已经率先在长江下游,江苏浏河至长江口方圆2200平方公里的江面采取措施,禁止三无船只(无船名船号、无船舶证书、无船籍港)入江捕鱼。这项行动已经持续5个月,包括渔政、海警、公安、渔监、海事等多部门已经调集30多艘执法船艇和警航直升机,采取全天候、轮番、不间断执法的方式严查三无船只,并已取得明显效果。取缔行动实施以来,沿江违法网具的使用数量较最高峰时下降80%以上,三无船只捕鱼情况已经不到行动前的10%。上海渔政处表示,取缔三无船,需要各涉水管理部门以及沿江沿海、陆路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方能彻底根治。
长江正面临珍惜特有物种全面衰退,部分物种濒临灭绝的境地。目前长江特有鱼类白暨豚、鲥鱼已功能性灭绝,中华鲟、江豚等极度濒危,“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天然产苗量下降90%以上。鲥鱼已经近30年不见踪影。在湖北宜都监测点发现:四大家鱼鱼卵在该点不足1亿,而在40年前,该点断面还活跃着70多亿四大家鱼鱼卵,整个长江干流更是达到1000多亿。庄平比喻,鱼类资源洄游通道、产卵场、索饵场消失,好比产房、幼儿园等孩子产后以及成长没了地方,嗷嗷待哺的小生命会被扼杀在摇篮里。加上长江沿线水质严重污染、岸线过度开发等,使得日趋减少的水产资源雪上加霜。
专家建言的首条是长江全面禁止商业性捕捞。庄平解释,目前,长江沿线部分区域、部分时间段已有禁渔期。全面禁止商业性捕捞,指的是除了科研等特殊经过批准的情况外,全年、整条长江禁止捕捞,且不能限定总的禁捕时间。这就像原始森林伐木那样,要改以往伐木工专业伐木为专业护林,即将现在的长江专业捕鱼改为专业护鱼。
长江鱼类的栖息地,是亿万年来进化而成的,包括鱼类洄游通道、产卵场、索饵场等,在长江全面禁止商业性捕捞的同时,修复栖息地也是当务之急。岸线还需要科学规划,长江沿线不能随意修码头、建工厂,外来物种不能随意放流,以保持长江生态平衡。另外,长江沿线的监管措施,制止沿线工厂直接向长江排污等违法行为也需要及时跟进。
作为一系列生态修复的重要举措,长江沿线江湖应该打通,让长江鱼类能够自由自在地洄游、流动。已经建成的水电工程,应该实行生态调度,即到了鱼类产卵期,要少发电、多放水,沿线水电站,要根据鱼类的不同生长季节开闸放水。
“已经消失的鱼类产卵地,有关方面应该为鱼妈妈们找一块产卵地,解决生孩子无产房问题。”庄平强调,长江生态修复还应该采取生态补偿措施,也就是说谁开发谁补偿,水电站的修建者必须拿出钱来为鱼类产卵地、索饵场等找地方。
长江沿线现在有不少国家级、省市级的特有珍稀鱼类保护区,如上游的江豚保护区,下游的中华鲟保护区等。专家们因此建言:这些保护区要合理布局,优化完善体系。同时应该建一些抢救基地,以供鱼类受到伤害以及开展科研、保种、养殖时使用。
若禁捕10年资源可恢复
据悉,在此次提出“全面禁捕”之前,已经有多位专家为长江恢复生态环境奔走、呐喊,如有专家、院士曾经建议过长江“歇业”10年等。但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长江只是现在确定每年4至6个月的禁捕期或某段时间内禁捕,已经不能根本性恢复长江生态环境,因为现在一过禁捕期,渔船就会成群结队地出来捕捞,渔业资源会在片刻的栖息后,顷刻间荡然无存。确定某段禁捕时间,会出现同样问题。长江需要长时间不限时的全面“休息”。
不过,上海海洋大学鱼类学教授唐文乔认为,若长江禁捕10年,长江大部分资源可以恢复。可以恢复的资源主要包括:长江定居性、生命周期较短的小型鱼类,如栖息在水体中上层的白水鱼等,生活在水体下层的鲫鱼、鲤鱼、鲇鱼等。一些凶猛性的名贵鱼类如鳜鱼、鳡鱼等,也会随着饵料鱼类的增加而得到恢复。“四大家鱼”等由于要在江湖之间洄游,仅靠禁捕很难恢复。一些种群数量已经非常少的鱼类,如鲥鱼、鯮鱼、鳤鱼等,已难以恢复。他还认为,要想全面恢复长江渔业资源,一要相当长时间的努力,二要采取禁捕以外的多项措施,即需要解决鱼类洄游的通道难题,禁止长江周边的企业和支流河道直接排污,还有长江两岸无序的大规模码头建设等一系列问题。“长江全面恢复生态环境,需要综合治理,全社会重视,各地全面动员,人人为长江出力。”
应倡导尽量不食用野生鱼
若长江全面禁止商业捕捞,最让人担心的是,今后在哪里和如何才能吃到江鱼。也有人担心,长江全面“休息”后,会影响我国渔业发展。
据记者调查了解,目前全国鱼的养殖量已经超过捕捞量,而长江鱼的养殖量早就大大超过捕捞量。2006年渔业产量5250万吨,而长江的捕捞产量仅有10万吨,全面“休息”后不会影响我国渔业发展。原先靠捕捞才能吃到的刀鱼等,现江苏、上海等地已经养殖成功。市水产研究所苗种技术中心现已成功养殖第三代刀鱼,年上市量已达数千尾。随着养殖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包括刀鱼在内的各种长江特色鱼将会源源不断端上市民的餐桌。与此同时,来自湖南、湖北、江苏等养殖大户的“四大家鱼”以及鳊鱼、鳝鱼、鲫鱼、鲤鱼等也正源源不断进入市民家庭。
不过,专家也证实,在现有370多种长江渔业资源中,真正被市民食用的鱼只有数十种,大量的渔业资源由于养殖技术水平有限等,还不能成为市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那么,是不是有必要让所有江鱼都上市民的餐桌呢?专家们认为不尽然。接受采访的专家一致认为,在鱼资源的消费中,应该效仿欧洲发达国家的消费理念,倡导市民尽量不食用江河湖泊野生鱼资源,吃鱼等不要追求新奇特,应该消费成熟的养殖鱼,这样更有利于营养和身体健康。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