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是海洋大省,自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目标以来,海洋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海洋经济总量连续11年居全国沿海省首位。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但是,盲目扩张、效益不高、资源环境破坏、无居民岛开发滞后等问题越来越值得关注。广东还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上海、山东、浙江、天津等兄弟沿海省市十分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广东海洋经济的先发优势已相对弱化,“排头兵”地位受到严峻的挑战。
一、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1.海洋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广东省海洋综合开发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初步建立了现代化的海洋与渔业体系。自1995年有可比统计资料以来,海洋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1/5,海洋总产值、增加值连续11年居全国11个沿海省首位。2005年,全省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增加值1450亿元,分别比“九五”期末增长98.2%、100%,占全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7.7%。渔业总产量695万吨,总产值1018亿元,水产品总产量达671.4万吨,居全国第二,水产品总产值占广东省农业总产值的22%。
2.主要海洋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无论是传统的海洋产业还是新兴的海洋产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海洋高效渔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等海洋主导产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05年海洋渔业、海洋油气、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作为海洋支柱产业,分别实现总产值698亿元、360亿元、260亿元和850亿元,继续稳居全国前列(见表1)。新兴海洋产业也发展迅速,海洋电力业、海水综合利用业的地位逐步提高。
年份 | 海洋水产 | 海洋油气 | 造船 | 海盐 | 滨海砂矿 | 交通运输 | 滨海旅游 | 总产值 |
1995 | 210.10 | 61.40 | 31.48 | 1.09 | 127.00 | 215.82 | 647.21 | |
1996 | 240.92 | 142.13 | 30.80 | 0.95 | 0.33 | 133.77 | 241.23 | 790.13 |
1997 | 239.88 | 193.09 | 30.78 | 0.51 | 0.18 | 166.74 | 218.58 | 849.76 |
1998 | 264.24 | 134.00 | 32.49 | 0.71 | 0.33 | 131.33 | 228.00 | 791.10 |
1999 | 315.64 | 167.61 | 35.92 | 0.87 | 0.61 | 121.48 | 254.00 | 896.05 |
2000 | 360.00 | 275.19 | 39.80 | 0.77 | 0.28 | 144.82 | 293.71 | 1114.57 |
2001 | 402.11 | 209.67 | 38.25 | 0.52 | 0.23 | 186.76 | 243.05 | 1180.58 |
2002 | 441.98 | 216.28 | 46.96 | 0.67 | 0.24 | 166.93 | 394.09 | 1267.15 |
2003 | 460.00 | 230.00 | 50.00 | 0.80 | 1.00 | 227.00 | 630.00 | 1598.80 |
2004 | 498.00 | 250.00 | 52.00 | 0.80 | 1.00 | 247.00 | 750.00 | 1798.80 |
2005 | 698.00 | 360.00 | 53.00 | 0.80 | 1.00 | 260.00 | 850.00 | 2222.80 |
3.蓝色产业密集带初步形成。自2003年12月广东省第五次海洋工作会议作出“率先建成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蓝色产业带”战略部署以来,广东省沿海地区凭借区位和资源优势,海洋经济区域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粤东、粤中(珠江口)、粤西三大蓝色产业密集带初步形成,成效显著。在三大蓝色产业密集带中,汕头突出发展重化工业、船舶制造业和水产品加工业,水产品出口连续四年居全省地级市首位;潮州建成全省最大的烤鳗加工、贝类集散地。汕尾是全省海马人工养殖、鲍鱼最大养殖基地,全市养鲍场已达40多家,养殖和培苗水体26万立方米,年产量超1000吨;惠州着力建设临海石化工业区。
4.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广东省的海洋龙头企业注重不断提高先进技术设备的应用能力和新产品的研发能力,规模持续发展壮大。目前拥有广东恒兴、潮州华海等6家国家级渔业重点龙头企业,广东广远集团、中山食品水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深圳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等20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其中35个产品被省政府认定为广东名牌产品。
5.科技人户工程成效显著。自农业部启动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以来,阳西县遴选为全国5个渔业试点县之一。广东省又筛选了珠海市金湾区、雷州市和海丰县3个省级示范工程试点,落实配套资金130万元。通过示范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渔民科技管理意识普遍增强。他们实施了标准化养殖,严格控制养殖密度,合理布局养殖区域,加强了质量安全管理。懂得了如何监测和调控水质,掌握了一些防治养殖病害知识。自觉抵制禁用药物,改变了只靠老天开眼和老经验来抓生产的旧思想。二是取得了明显经济效益。如2005年上半年,阳西县对虾产量5150吨,产值1.1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和4%。珠海对虾养殖示范户2005年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成功率高达95%,特别是罗非鱼养殖的40家示范户,产量比上年普遍提高了150-250公斤,亩产1250~1400公斤,一般每亩纯利润3000~5000元。三是科技辐射带动明显。随着技术培训力度的加大以及对技术的广泛推广,示范户附近的渔农养殖技术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如雷州市乌石镇文堂村,虾农盈利率达到85%,纪家镇豪郎村盈利率达到90%,东里镇白岭村、西坡村虾农盈利也达到80%。
6.绿色养殖模式初步建立。加入WTO以来实施了一系列“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全省无公害水产品产地检查员和生产管理人员240人,已认定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193个,面积约30万亩,获国家统一使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标志水产品83个。对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按HACCP要求进行强制性管理,确保水产加工品的质量和食用安全性。目前全省获美国HACCP体系认证的企业有84家。绿色养殖已经应用到种苗、养殖、加工、销售等各环节,开始实现从施药型养殖向生态型养殖的转变。
7.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取得进展。编制实施了《广东省海洋与渔业自然保护区总体建设规划》,在全国率先组织实施人工鱼礁建设工程,全省共建礁区18个,累计投放报废渔船18艘,投放混凝土礁体I.1万个,空方体积达39万立方米。加强了海洋与渔业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力度,至2005年,已建成了徐闻珊瑚礁自然保护区、雷州白蝶贝自然保护区、东山一南澳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示范区等6个保护区,保护区面积达58.5万公顷,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4个。保护区数量、面积和保护种类均居全国首位。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有效管理,使中华白海豚、海龟、白鲽贝、珊瑚等珍稀濒危海洋生物得到有效保护,红树林、滨海湿地等典型生态系统被破坏的趋势也在保护区内得以遏制。
二、广东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近年来虽然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渔区水、电、路、港以及管网、水产品交易场所、航标、灯塔等设施落后的面貌仍然十分明显。汕头、潮州、雷州、江门等鱼塘及虾塘都存在严重的水、电、路不通问题。广东沿海133个渔港中,多数渔港基础设施落后和渔民安全受到威胁。特别在休鱼季节,万船回港,密密麻麻,一旦发生火灾则后果不堪设想。
2.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尚未遏止。近年来虽然各地加大了环保宣传和污染治理的力度,但从源头控制污染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有些地区和部门落实海洋功能区划不力,有些业主只追求内部收益,不考虑自己行为的负外部性,造成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每年全省因病害造成水产养殖产值损失达15%以上,尤其是对虾,湛江2006年上半年对虾养殖约有62.5%的发病率。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障碍。
3.科技力量薄弱问题日益凸现。虽然广东资源丰度居全国平均水平之上,海洋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一,但科技力量仅处在全国11个省市中等水平,尤其是顶尖级人才(如院士)数量与山东差距很大。海水淡化、发电、药物、船舶制造在全国都不具备优势。目前渔业发展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育种科技严重滞后,养殖品种退化,如湛江南珠近40年未培育出一个养殖新品种,如今的马氏珠母贝由于近亲繁殖、个体越来越小、生长越来越慢、活力越来越弱,珠质越来越差。同时,省内科技队伍还存在规划缺失、整合乏力、学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4.渔民返贫现象仍很严重。仍然有不少渔民无地、无房、子女上不了学、有病不能医。对渔民的技能培训不少是流于形式,培训项目单一,时间短,培训的对象年龄较大,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另外,以项目带动渔民转产转业的办法使资金落入企业老板手里,真正渔民得到实惠少。
5.综合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的问题仍然严重。参与海洋管理的有海洋与渔业局、科技厅、环保局、海事局、交通局等多个部门,综合协调机构尚在筹建。现行的海洋法规多为部门法,调整的是各管理机构管辖的局部利益,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且其中的某些法规已不符合当前形势发展要求。各项法规、政策的宣传不到位,还未达到深入民心、家喻户晓、自觉遵行的程度。
三、加快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建议
1.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海洋开发模式。一是更新战略目标。广东提出了“争当全国海洋事业排头兵”的战略目标。但是,对一个资源、总体经济实力在全国居前的海洋大省而言,“排头兵”的定位不应是海洋经济产值总量居全国首位,而是在以科学发展观统揽海洋开发方面走在沿海省市前列。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行循环经济模式。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将经济活动组织成“资源-生产-消费-二次资源”的闭环过程,使资源和能源得到合理和持久利用,使经济活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三是采用科学的政绩评价指标。逐步在沿海各地正式建立海洋绿色GDP统计核算指标体系,以利于正确测度生产者和消费者行为的成本和收益。
2.建设和谐海洋,完善扶持政策。应向沿海各级领导和群众宣传和谐海洋观,坚持“用和谐谋发展,用发展促和谐”,发扬中国古代哲人提倡的“天人合一”思想,实现人与海洋的和谐。制订出台含金量高的鼓励扶持政策,每年投入固定资金保证政策措施实行,支持海洋经济的发展。
3.壮大人才队伍,推进科技创新。制定和更新海洋科技发展战略与计划。完善和创新科技制度,包括产权保护制度、风险投资制度、技术入股和技术期权。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快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建立海洋科技研究开发和服务体系。在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技术、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海岸与海洋工程技术、海洋能源及矿产开发应用新技术、滨海旅游资源开发技术、海域资源和环境评估技术、海洋监测及海洋灾害预报预警技术、海洋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技术等关键技术领域,组织科技攻关和成果应用,力争有突破性进展。
4.加强资源养护方面的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海洋与渔业自然保护区的投入力度。继续改进伏季休渔制度。目前南海海域渔业资源由我国福建、广东、海南、广西、香港、澳门等省区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共用。休渔时间、渔具、渔法不统一,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今后政府部门要加强周边国家行动协调。加大支持力度,加快现有的水产原良种场建设,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良种场。
5.严格海域使用制度,提高执法水平。像爱护土地一样爱护海域,严格落实《海域使用管理法》,大力推行海域使用许可、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对改变海洋生态的围海、填海和港口、码头等大型用海项目科学论证,严加控制。完善海洋国土资源的出让、转让、拍卖等制度,减少和杜绝国有资源的流失。抓紧开展海陆分界线的划定和海上勘界工作。推进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区建设。强化目标责任体系,确保海上安全生产。
6.扶持海洋大学,打造科技航母。广东海洋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海洋科技人才和成果的支撑。扶持海洋大学是广东科教兴省的明智之举。要将海洋大学的发展纳入广东海洋经济的发展战略,统一规划和部署。
南方渔网编辑:欧阳洋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海洋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