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渔业物联网与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仪式在江苏省宜兴市举行。联盟由中国农业大学、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农学院等单位联合倡议,由全国从事渔业产业研究的高校、科研单位,以及全国水产养殖龙头企业和水产技术推广、信息技术企业等56家单位组成,旨在通过构建以渔业物联网与大数据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渔业物联网与大数据协同创新模式,形成适合于科技成果转化和规模产业化的转移转化机制,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推动渔业物联网与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国际化进程。
现代渔业大有可为
目前,中国渔业正处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型养殖导致水产养殖业面临着资源浪费、生产效率低、养殖风险大、环境压力大等问题,集约化精准养殖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道亮在联盟成立大会上说,“现代渔业一定是养殖技术、装备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这些都需要现代渔业同物联网的深度融合,在大数据分析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实现精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水产养殖正在成为人类食物生产的重要领域这一观点,成为与会专家和相关从业者的共识。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李家乐用这么一组数据来说明问题:在我国,水产品提供了消费者动物蛋白总量的27.3%。与此同时,占地球面积70%的水域目前所提供的食物只占人类全部食物总和的10%,“这意味着现代渔业的发展空前巨大”。
据统计,我国的水产养殖产量占到了全世界的73%,渔业在改善民生、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全国水产品产量接近6700万吨,渔业产值达到1.09万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56万元。水产品出口顺差超过100亿元,出口额稳居国内大宗农产品首位,可以说全世界每3条鱼中,就有两条是中国生产的。
物联网推进水产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进程
华南理工大学罗锡文院士指出,在现阶段加快发展水产养殖业是促进养殖业和种植业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农业中的协调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协调发展。”罗锡文说,而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是加快水产养殖业的关键。提高信息化水平,发展“物联网+”水产养殖,是实现水产规模化标准化的必然之路。
多位与会代表提出,目前渔业仍沿用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式经营的传统方式,在渔业养殖过程中缺乏对水质环境的有效监控。养殖过程中不合理投喂和用药极大地恶化了水质环境,影响水产品质量,加剧水产品病害的发生,使得水产品质量安全、水环境污染、养殖风险等问题非常严重。这些问题都倒逼传统渔业必须转型升级,提高渔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物联网是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特征的连接物理世界的网络,它使人类可以用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提升人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和精确管理能力,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科学智能决策。这在现代渔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上将发挥重大作用。”李道亮说。
“在水域环境监测、投饵饲料系统、病害防治远程监控、育种监控、苗种饲养、设施化养殖等6方面,水产养殖都需要物联网的加入,将产业进行整体的要素重组和提升。”李家乐说,但是目前“物联网+”渔业最亟须突破的瓶颈在于,“懂水产养殖的人不懂物联网,懂物联网的人不懂水产养殖。这也正是联盟将水产业和物联网领域的各个组织整合在一个平台上的重要原因。”
打好渔业物质基础装备条件升级的硬仗
“社会化大生产赋予现代水产养殖业强大的生命力,但是不得不承认,相比于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的机械化程度还很低,很多地方捕鱼还需要先把池塘的水放干。现代渔业装备条件亟须升级。”李家乐说。
与会代表认为,我国渔业物联网与大数据的技术研究相对落后,特别是在渔业用智能传感器等感知设备的研发和制造方面,许多应用项目还主要依赖进口感知设备。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的渔业专用感知设备大部分产品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产品在稳定性、可靠性、低功耗等性能参数方面还和国外产品存在不少差距,较难达到规模化和标准化,离产业化推广还有一定的距离,现代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渔业物联网与大数据生产技术水平、装备水平、管理和运营体系等总体有待提高,产业发展亟待规范和引导。
“水产物联网面对着极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李道亮指出,在渔业装备升级过程中,大型制造商的参与程度还很低,表现在没有大型传感器生产制造制造企业,没有大型的农业装备提供商。“以最基本的传感器为例,目前市场上的绝大多数传感器存在着机理不清、材料和制造工艺不过关等问题。实现农业物联网核心技术和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依旧任重道远。”李道亮说。
现代渔业大有可为
目前,中国渔业正处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型养殖导致水产养殖业面临着资源浪费、生产效率低、养殖风险大、环境压力大等问题,集约化精准养殖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道亮在联盟成立大会上说,“现代渔业一定是养殖技术、装备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这些都需要现代渔业同物联网的深度融合,在大数据分析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实现精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水产养殖正在成为人类食物生产的重要领域这一观点,成为与会专家和相关从业者的共识。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李家乐用这么一组数据来说明问题:在我国,水产品提供了消费者动物蛋白总量的27.3%。与此同时,占地球面积70%的水域目前所提供的食物只占人类全部食物总和的10%,“这意味着现代渔业的发展空前巨大”。
据统计,我国的水产养殖产量占到了全世界的73%,渔业在改善民生、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全国水产品产量接近6700万吨,渔业产值达到1.09万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56万元。水产品出口顺差超过100亿元,出口额稳居国内大宗农产品首位,可以说全世界每3条鱼中,就有两条是中国生产的。
物联网推进水产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进程
华南理工大学罗锡文院士指出,在现阶段加快发展水产养殖业是促进养殖业和种植业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农业中的协调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协调发展。”罗锡文说,而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是加快水产养殖业的关键。提高信息化水平,发展“物联网+”水产养殖,是实现水产规模化标准化的必然之路。
多位与会代表提出,目前渔业仍沿用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式经营的传统方式,在渔业养殖过程中缺乏对水质环境的有效监控。养殖过程中不合理投喂和用药极大地恶化了水质环境,影响水产品质量,加剧水产品病害的发生,使得水产品质量安全、水环境污染、养殖风险等问题非常严重。这些问题都倒逼传统渔业必须转型升级,提高渔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物联网是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特征的连接物理世界的网络,它使人类可以用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提升人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和精确管理能力,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科学智能决策。这在现代渔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上将发挥重大作用。”李道亮说。
“在水域环境监测、投饵饲料系统、病害防治远程监控、育种监控、苗种饲养、设施化养殖等6方面,水产养殖都需要物联网的加入,将产业进行整体的要素重组和提升。”李家乐说,但是目前“物联网+”渔业最亟须突破的瓶颈在于,“懂水产养殖的人不懂物联网,懂物联网的人不懂水产养殖。这也正是联盟将水产业和物联网领域的各个组织整合在一个平台上的重要原因。”
打好渔业物质基础装备条件升级的硬仗
“社会化大生产赋予现代水产养殖业强大的生命力,但是不得不承认,相比于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的机械化程度还很低,很多地方捕鱼还需要先把池塘的水放干。现代渔业装备条件亟须升级。”李家乐说。
与会代表认为,我国渔业物联网与大数据的技术研究相对落后,特别是在渔业用智能传感器等感知设备的研发和制造方面,许多应用项目还主要依赖进口感知设备。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的渔业专用感知设备大部分产品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产品在稳定性、可靠性、低功耗等性能参数方面还和国外产品存在不少差距,较难达到规模化和标准化,离产业化推广还有一定的距离,现代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渔业物联网与大数据生产技术水平、装备水平、管理和运营体系等总体有待提高,产业发展亟待规范和引导。
“水产物联网面对着极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李道亮指出,在渔业装备升级过程中,大型制造商的参与程度还很低,表现在没有大型传感器生产制造制造企业,没有大型的农业装备提供商。“以最基本的传感器为例,目前市场上的绝大多数传感器存在着机理不清、材料和制造工艺不过关等问题。实现农业物联网核心技术和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依旧任重道远。”李道亮说。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