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户将内服药拌料后再投喂
水产养殖发展至今,不管是淡水养殖品种还是海水养殖品种,亦或是常规养殖品种或是特种养殖品种,都面临着举步维艰的盈利局面,甚至动辄严重亏损!
究其原因很多,苗种品质退化、行情低迷、养殖成本逐年增高等,但首当其冲的还是越来越严重的病害问题!病害的原因很多,防治方法也各不相同,现仅针对水产养殖过程中内服药的问题予以粗略探讨。
目前,常见的鱼、虾、蟹在养殖过程中细菌性病害的发生屡屡给老百姓造成重大损失!
笔者在2009年走访湖北仙桃、荆州以及武汉周边养殖区域时,在了解到当地养殖户所用内服药的种类、质量、使用剂量之后,笔者对其确实不敢苟同……
2010年笔者在河南鲤鱼讲座和2012年在盐城鲫鱼爆发“大红鳃”与同行人士交流之时,本人一贯的核心理念都是:内服药的有效利用问题!
笔者的认识:
1、过度的重视调水、改底、解毒,忽视真正的用“药”!为养殖对象提供一个好的养殖环境固然需要,但寄生虫、细菌不会因环境的改善而失活或消失。寄生虫、病菌使养殖对象发病,需要达到一定的致病剂量,因此在防控疾病时,需要使用有针对性的药物去降低养殖对象体内或体表的寄生虫、致病菌的数量。但现如今,在很多地方都本末倒置,忽略了内服药的重要性!误导了渔药经销商和养殖户。(应以内服外消为主,调水解毒为辅)
2、内服的营养保健类或抗菌素类普遍存在标识、含量、成分不足或模糊,误导了技术人员的思维。
3、内服的方法、方式存在严重不足,导致内服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无效,延误病情。
4、当下虾、蟹养殖的内服问题,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虽然有些现实的观念是大家公认的(在这里不再阐述),但笔者认为:只要处理及时得当,也并非束手无策。
5、针对加州鲈、乌澧(黑鱼)、牙鲆、车虾、梭子蟹混养等投饲冰鲜饵料的养殖品种,内服治疗病害的问题时,始终没有一个很好的有效利用。
综上而言,现实中就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不知道“鱼”如何死的,也不知道“鱼”如何治好的。
最后结论:
1、内服抗菌素的使用原则:预防要达到治病的剂量!否则宁可不用!
2、水环境固然重要,同时务必考虑“内外兼修”,切不可盲目偏激!
3、鱼、虾、蟹以及其他特种水产养殖品种的疾病防控,不要过于“神话”,既遵循其生物学特性,更要立足现实操作依据!
4、要充分考虑到如何内服时做到最大程度的有效吸收利用!
5、事在人为,从“用什么”到“如何用”:很多人都比较注重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疾病使用相应效果较好的抗菌素。但需要注意的时,即使是使用对路子的抗菌素,如果不妥当的使用,也是达不到防控效果的。
结语:
近日看到朋友在工厂化养殖南美白对虾,每个池子28个立方水体,平均每个池子产量约500斤虾,40头/斤,经了解其过程后,有感而发,写下此文。
因匆促叙述,未曾仔细斟酌整理,亦恐诸多失误,望同行指教!
另外,祝愿我们辛苦在一线的水产人快乐的生活!快乐的工作!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