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哈尔滨松北区“天价鱼”事件专项调查组称已完成对相关问题的调查,认定是一起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恶劣事件,做出吊销涉事饭店营业执照,对店主罚款50万元等处罚的决定,同时启动对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的问责程序。
一起“天价鱼”事件,剧情连续翻转,其事件翻转时间几乎持续了春节假期,关注面亦广,一起春节期间的消费纠纷,成为全国关注的话题性事件,应该说到了令人慨叹的程度。
2月21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给予曝光,涉事酒店北岸野生渔村将人工养殖鱼当作野生鳇鱼卖,涉嫌消费欺诈、强买强卖。消费者陈岩被打属实,警方存在不文明执法,并且当地市场监管缺失。备受瞩目的哈尔滨“天价鱼”事件调查终于告一段落。
虽然,目前当事顾客的现身和相关部门的调查已澄清了基本事实,但纵观这起“天价鱼”事件,应该说是充满“腥味”的。近些年来,无论是青岛的“天价虾”事件,还是这次的“天价鱼”事件,之所以充斥“腥味”,无非都裹胁着冲突双方,裹胁着公众,裹胁着地域性的偏见在里头。
不可否认,盘活地方资源、开展旅游开发,尤其是一些充满乡土特色的旅游项目越来越成为搞活地方经济、增加群众收入的新兴项目。但一旦地方政府对该产业存在“护犊子”,加上市场监管的缺位,短期内似乎“帮”了经营者一把,可这种放任“宰客”的行为蔓延,实则恰恰砸了他们的招牌。
话题回到“天价鱼”事件,之所以充斥“腥味”,其实是值得相关部门反思的。如果一开始就迅速介入调查,快于媒体的调查披露,并及时公布真相,不至于引起公众疑虑,错过了有效引导舆论的时机。一旦“腥味”未除掉,公众自然不知晓鱼虾“真滋味”,尤其是不及时除掉“腥味”,甚至让少数地方形象惹上一身“腥”,消费者嗤之以鼻自是必然。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市场的规则是优胜劣汰。一个地方的旅游经济能否兴旺发达,关键在于是否真正将游客当上帝,能否倾心为游客服务,让游客满意。是该到给“天价鱼”除掉“腥味”的时候了。
希望通过这次“天价鱼”事件,再次唤醒人们消费维权的意识,提升公众维权的水平。相关部门要提升管理部门行政权力的合法运用,第一时间介入调查公布真相,及时除掉“腥味”。最重要的是,涉事双方、公众以及管理部门,都能理性发声,形成彼此间的信任,构建舆论生态和商业市场的生态。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