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成功研发出中国对虾“黄海2号”,是黄海所对于中国对虾养殖业的大胆尝试。据悉,“黄海2号”采用群体、家系与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经10代连续选育而获得的优良品种。因此“黄海2号”品种对虾不仅生长速度快,收获体重也比未经选育的野生种提高了30%以上,适合大规格商品虾的养殖。目前,“黄海2号”已在北方沿海推广2万亩,实现产值1.2亿元。
中国对虾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水产养殖种类之一,也曾是我国重要海洋渔业资源及增养殖对象。可如今,优良种质和抗病能力,是中国对虾养殖业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新的养殖品种的出现,有望推动对虾养殖产业驶入新的发展阶段。
对虾产量近年来急剧下滑
据悉,我国对虾养殖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80年代初至1987年,我国对虾养殖面积从几千公顷发展到近10万公顷,养殖对虾产量从几百吨增长到近20多万吨。在此期间,人工育苗商业化、饲料生产工业化、水产冷冻加工业开始起步,对虾养殖成为辽宁、山东、河北三省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最大亮点。
1988年至1992年,我国对虾养殖驶入平稳期,对虾养殖的产量保持在20万吨左右,连续几年产量居全球之首,并在国际对虾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1993年对虾白斑综合症的暴发性流行,国内对虾养殖产量开始急剧下降,从此北方的对虾养殖业一蹶不振,全国对虾养殖产量从1992年的22万多吨,下降到1994年的5.5万吨。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王清印认为,“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技术原因,就是缺乏经过人工定向选育或遗传改良的优良品种、苗种培育技术难以控制病原传播、养成技术难以控制疾病暴发等。”
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1998年至2003年,政府和企业把对虾养殖业作为优势产业发展,2000年养殖对虾产量又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期间,对虾企业把握各种机遇,开拓了新的养殖模式,养殖品种也有所增加。
“黄海2号”已在沿海省市推广
新近培育的中国对虾“黄海2号”收获体质量比未经选育的野生种提高30%以上,且具有明显的抗病性,表现为不发病、染病后死亡慢等特点,染病死亡时间延长10%以上。目前,中国对虾“黄海2号”已在我国山东、天津、河北、江苏等沿海省市推广应用,表现出优良的生长和抗病性能。“黄海2号”的这些特点与“黄海1号”高产、稳产的特点形成互补,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
王清印表示,“加大对虾抗逆性选育工作的力度,开展多性状复合育种研究,不断培育出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新品种(系),使中国对虾养殖业逐步走向成熟和可持续发展,这是我国今后对虾遗传育种研究的方向。”
对虾带动饲料产业发展
目前,全国养殖最多的对虾品种是南美白对虾,但是随着近年来部分地区养殖病害的高发,南美白对虾养殖的成功率呈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黄海2号”的出现或许将成为未来的市场补充。
作为全球最大的对虾生产和消费国,中国对虾养殖和出口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国际出口市场上的竞争力并不强,所以内需仍将是中国对虾产业的支撑力量。从近年来对虾养殖产业的发展来看,龙头企业对对虾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特别是饲料企业和水产品加工企业,在对虾养殖发展和对虾市场拓展两个方面推动着对虾养殖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有专家表示,对虾消费市场需求远远大于供给,对虾价格高、利润丰厚,吸引不少养殖户投入养殖。对虾养殖区域发展趋势也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陆拓展,所以从长远来看对虾养殖产量仍会有不小的发展空间。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养殖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