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经济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这被外界解读为“中央经济治理思路现重大转变”。2016年1月27日,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写进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改革的热点问题,有经济学家认为,供给侧改革将是2016年最大的主题之一。那它到底会对我们的农业、水产业带来什么积极的影响呢?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要解决供应和需求错配的问题,这恰好就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遇到的难题:生产未能跟上市场的变化。如何在确保粮食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基本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已经是当前我国农业改革的一大方向和目标。
而作为农业的组成部分,我们的水产养殖行业也同样普遍存在着供应和需求错配的问题,鱼贱伤农现象频发,养殖户面临着:养什么亏什么、养得越多亏得越多。诚然,我国的水产养殖仍未摆脱靠天吃饭的现状,但随着我们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我们已经有能力生产更多品种、更高产量的水产品,我们需要解决的是:如何提升养殖的效益。
联想到最近这场超级寒潮给我们水产业带来的伤害,华南各地渔业损伤无数,养殖户悲痛不已。但痛定思痛,造成这场惨剧的,除了天灾之外,是否还有其它更深层的原因呢?这场寒灾中,罗非鱼损失惨重,事后很多人指责养殖户不搭温棚、侥幸心理严重。但养殖户生产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逐利。如果搭温棚的成本已经超出了它的养殖利润空间,那搭棚的意义是什么呢?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最大的问题,已经不是产量高低的问题,而是供应和需求错配的问题。我们的水产养殖业,总喜欢一锅蜂而上,养殖品种都看前一年什么品种赚钱,结果导致了前一年卖得好的水产品,第二年很有可能“大丰收”,价格暴跌,增产不增收,甚至反而给养殖户造成难以承受的损失。我们的水产养殖业,总喜欢追求高产量,而忽略了市场的容量和需求。这场寒潮造成的伤害,既是天灾,也是人祸,这是供给错配、结构性矛盾下造成的心态失衡。
水产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同样要做到生产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基本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水产养殖的综合效益。
如何做到生产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呢?首先我们得了解市场。市场从来都是瞬息万变的,要跟上市场的变化,首先要有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但在我国很多地区,水产养殖还未形成产业化、规模化,散户依然是行业的主流。而且水产养殖的区域一般相对落后,从业者往往信息化水平较低,本该掌握市场动态的养殖户却是信息最闭塞的群体。市场包括国内市场,也包括国外市场,未来我们水产养殖户,或许不单单要做生产者,还要做一个“懂”市场的决策者。
从水产品养殖结构看,国内水产养殖品种单一,结构雷同,养殖方式落后,新的优良品种少,从而导致了区域性、结构性的产品过剩和价格下跌等问题。而且区域市场的需求一直在变,比如这几年江苏、四川等地小龙虾市场需求火爆,这就要求养殖户要灵活生产、及时调整养殖品种。从国外市场来看,随着国内生产成本的提高,我国出口水产品的价格优势已逐渐消失,靠量取胜已经行不通,因此养殖心态的转变势在必行,加工出口企业也要及时引导养殖户做出调整。养殖方向的调整,随着国内生产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绿色生态水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而且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水产养殖的药残等问题肯定要被整顿,与其被动挨打,不如趁早做出调整,向健康养殖模式调整,向绿色生态方向转变,提高水产品供给的质量,迎合市场需求。
“供给侧改革”的概念已经成为现在中国经济领域最火热的词汇,可以预见中国经济改革将迎来一次不小的变化,水产行业也必然需要做出调整,水产品的供给需要从“量”向“质”转变,让生产和需求更加匹配,这样才能少一些“鱼贱伤农”的现象。
评论列表 | ||||
|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独家报道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