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州区东湖街道办事处,潘有志的名字家喻户晓。他独辟蹊径,进行鳜鱼养殖并取得成功的经历被养殖户广为称道。
潘有志从事水产养殖已有10多年,起初的养殖规模不大,品种单一,加之市场低迷,一直没有赚到钱。不服输的他,开始进行反思和探索。
通过对水产品市场的调查,他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品质高的水产品市场需求逐步扩大,特色鱼种养殖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同时发展特色养殖还应考虑到与老百姓消费能力相适宜的鱼种,不能一味求新求异。
掌握了市场动态,确定了消费主体,潘有志信心十足开始了“名优特”水产养殖计划。经过市场、技术条件、资金等多方面的综合权衡,2014年,他决定以鳜鱼养殖为突破口,迈上特色养殖之路。
潘有志的转型之路走得并不顺利。对于普通鱼种的养殖,他并不陌生,但是鱼池专养鳜鱼还是第一次,由于经验不足,当年又碰到了自然灾害,2014年亏损3万多元。有人劝他说:“算了吧,40多岁的人了,养了十多年的传统家鱼,何必冒这么大的风险搞什么特色养殖呢。”一向不服输的他,没有被挫折吓退。2015年,他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顾家人的反对,在朋友的帮助下,筹资20万元,把别人的95亩鱼池转包过来,加上自己的17亩鱼池,共112亩,专养鳜鱼面积50亩,其他62亩作为养殖鳜鱼的饵料鱼池。2015年3月份,从江西购进6万尾鳜鱼、2万尾花白鲢。从此,人们在他的鱼池边,经常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潘有志在为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努力奋斗。
潘有志一边实践,一边虚心学习养殖技术。他以市水科所和东湖办农业服务中心为技术依托单位,聘请专家进行全程技术指导,2015年3月份还参加了由黄冈市农广校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淡水养殖产业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他养殖鳜鱼的技术。经过实践摸索,他总结出了三种主要做法:一是培育养殖饵料。用62亩水面养殖饵料鱼,从江苏等地购买银鱼作为饵料鱼;二是分级养殖。鳜鱼按大小、规格分级放养;三是科学调节水质。每10天泼洒一次微生物制剂,保持鱼池水质良好。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潘有志养殖的鳜鱼实现总产值80多万元,可净赚60多万元。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