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我国进一步提升海洋经济总体实力,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015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这是全国海洋经济增长的速度。近年来,拥有584公里海岸线和近10000平方公里海域,海洋资源丰富,年产海产品近40万吨的防城港市,市委、市政府树立了强烈的海洋意识,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谋篇布局,提出全市适合海洋经济发展的沿海地区,功能定位以陆域为依托,以海洋为拓展空间,合理开发海洋资源,重点改造江平工业园,建设广西海洋渔业(核心)特色示范区,打造远洋捕捞基地、国际水产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中心,形成面向东盟、辐射内地的现代海洋产业集群。据统计,海洋经济在全市组织的财政收入中逐年增加,海洋经济已经从“零”向现代产业集群迈进。
临港工业 浓墨重彩
2013年10月18日上午,位于我市企沙半岛的三大重点工程项目之一的广西金川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率先投产,其40万吨铜冶炼项目成功点火,这标志着我市的工业化发展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15年6月29日10时37分,位于我市企沙半岛的三大重点工程项目之一的武钢防城港钢铁基地项2030mm冷轧厂酸轧产线启动试车,成功轧制出板形良好的第一卷钢,标志着该项目2030mm冷轧机组一次通板试车取得圆满成功。
2015年10月25日17时17分传来喜讯:我市三大重点工程项目之一的中国广核集团2010年7月30日正式开工建设的防城港核电站1号机组并网发电。整个并网过程中,机组各项设备参数正常稳定,机组状态良好。据测算,一期投运后,可带动全社会相关行业总产出增长约778亿元,创造总就业岗位84.2万个。
向海洋要产值,要经济,防城港市委、市政府以钢铁、核电、镍铜三个“天字号”工程为引领,走用好一片海的经济发展路子,向前迈进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坚实步伐。据市工信委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我市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临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89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4%,临港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5%。
依托海洋 如虎添翼
我们来看下列这组数字:
——2014年,防城港港口吞吐量达1.15亿吨,增长8.9%,成为全国最大的硫酸中转和硫酸出口港,是我国西部唯一亿吨大港和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
——武钢广西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被处于内陆的武钢称为“生命工程”,在降低矿石运输成本上非常重要。项目建成后,20万吨载重的铁矿石货轮可以从巴西或澳大利亚直达卸货,年卸载铁矿石超过千万吨。相比之前从东海港口通过长江内河运输到武汉青山基地,其每吨铁矿石运输成本可以减少200元左右。以青山基地每年消化1000万吨铁矿石计算,武钢每年可因此减少20亿元成本。
以港兴市,就是要用好海洋,亿吨大港让防城港如添巨翅;以工业强市,就要做好用好海洋这篇文章,在降低运输成本及提升环保质量上得到经济增长的红利。
防城港核电站一期工程建设两台百万千万级CPR1000核电机组。建成后每年可为北部湾经济区提供150亿千瓦时安全、清洁、经济的电力。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站相比,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48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186万吨,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约19万吨,环保效益相当于新增了3.25万公顷森林,对治理大气污染、实现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保护生态环境发挥积极作用。
据金川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广西金川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建国介绍,整个金川在我市的投资项目所采用的“闪速熔炼”、“闪速吹炼”、“二氧化硫高浓度预转化”、“干吸低温热回收”等关键技术在行业内、国内或世界范围内都属于先进水平,能有效降低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和能源等方面的消耗,是循环经济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的典型代表。
数字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025.3亿元,同比增长1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12.8亿元,同比增长15.4%,排名保持全区第二。这一切,都有一个重要的依托。
慧眼识海 用好用活
“一定要把这片海用起来。”这是9月下旬市委书记金湘军接受新华网广西频道记者采访时说的一句话。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慧眼放在用好用活这片海上,重抓产业园区建设,走集群发展的路子。
3月24日,我市江平工业园升级为全市首个海洋经济产业园区,园区在原有的140多公顷的基础上再拓展100公顷。江平产业园升级为我市海洋产业园后,成为我市建设广西海洋渔业(核心)特色示范区的典范。
11月25日,记者在江平工业园区看到,今年下半年举行开工典礼的东兴市江平工业园区鼎康金塑加工厂、南森红木家具工艺厂和园区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进展顺利。园区内投产企业在加紧生产,在建厂房在紧张地施工,一些尚待完善的基础设施项目在有序推进。江平园区综合股负责人吴能贵介绍,自江平工业园升级为全市首个海洋经济产业园区后,一批新项目纷纷入园。截至10月,进园企业达41家,其中已投产企业18家,还有10家企业准备入园,园区总产值达45.35亿元。
在如何用好一片海,做强做大海洋渔业的大题材上,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解题放在现代集群化发展海洋渔业,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上,提出了必须坚持“转方式、调结构、抓特色、上项目、保安全、促增长”的工作主线。截至10月,全市水产品总产量39.12吨,同比增长4.29%,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80.1%;渔业总产值49.00亿元,同比增长8.38%,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86.34%。
一是加快推进海洋渔业(核心)示范区建设。截至10月,全市实施水产健康养殖4.8万亩以上,水产健康养殖产量将达到2.05万吨、产值约1.8亿元。
二是大力发展生态渔业和设施渔业。全市实施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0.9万亩,发展水产健康养殖5.6万亩。截至10月,全市发展网箱养殖水体达60万立方米,海水养殖产量24.85万吨,同比增长6.19%。
三是加快外海渔业和远洋渔业的发展。全市现有330千瓦以上的捕捞渔船5艘,120~330千瓦的渔船217艘,渔业企业(公司)7个,渔业合作社4个。全市赴南沙生产的渔船9艘,捕捞产量达4300余吨、产值约2300余万元。截至10月,全市海洋捕捞产量10.17万吨。
四是不断提升水产品加工和出口水平。全市现有水产品加工企业10家,其中自治区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水产品深加工由原来的“零”提高到15.7%。截至9月,全市出口水产品约2218吨、出口额约1739万美元。
五是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技术水平。2014年11月3日,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和市海洋局共同举办为期一周的2014年防城港市海洋经济发展专题培训班在山东开班;今年11月17日,防城港市海洋经济建设和海洋产业发展专题培训班在中国海洋大学开班。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