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海肠,不少人的第一反应便是“土豪菜”,而就在5年前,10多元一斤的海肠还是再亲民不过的家常海鲜,然而,伴随着过度捕捞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百余元一斤的野生海肠,已然在渔市和酒店里愈发令人望而却步。不过,海肠的天价或许将在未来回归平常。本月,烟台市海洋与渔业局先后在莱山区四十里湾海域和开发区金沙滩海域,增殖放流海肠30万尾和40万尾,这是烟台史上首次增殖放流的海肠苗种。伴随着增殖放流和海域的不断修复,平价海肠重返市民餐桌指日可待。
老辈烟台人过年佳肴必有海肠
曾几何时,海肠是烟台人最家常的美味之一。早在600多年前的明朝,生活在烟台芝罘岛的渔民,每到大年必吃的海鲜中就有海肠。老辈烟台人有句俗语吉利话:长久有余财。“长”指的就是海肠,“久”是韭菜,“有”是取了烟台方言中“肉”的发音,而“余”就是鱼,“财”就是做这些菜时的一些配菜,海肠在市民海鲜篮子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嫩滑爽脆的口感、鲜美多汁的味道,让烟台人对海肠格外垂青。相传福山人初闯北京时,有一卢姓厨师做的菜总比别人鲜美,秘密是什么谁也猜不透,厨师年老,收拾细软还乡,才向众人揭开谜底:这奥妙就在海肠子身上。每年冬天,卢厨师返乡度岁时,都会收买大宗的海肠,将它们焙干碾成细末,带回北京城。菜往上一端的时候就瞅空撒上一点儿,味道自然就特别鲜美。当时烹饪调料有限,这海肠子粉就权充了味精。
一天一个价,海肠身价“坐火箭”
然而,如今想吃上一盘韭菜炒海肠,却显然不是寻常吃客所能承受。在水母网论坛发起的“你有几年没吃上海肠了?”的调查中,超过70%的网友回帖表示,至少两年没碰过。“要不是别人请客,谁舍得吃啊?两年前去吃烧烤,看见有烤海肠就点了两串,小指头那么大一块,一串7块钱!”网友“萌那莉莎”的回帖,代表了不少网友的心声。
“也就不到两年工夫,海肠的价格坐了火箭,一天一个价!”红利市场干了多年海鲜生意的孙老板告诉记者,2010年海肠的价格10多元一斤,市场供应也基本充足。2011年涨到了二三十元一斤,2012年开始则是一天一个价,从35元涨到40元、48元、50元、55元、65元,最高的时候卖到70元。2013年起,海肠的价格一路冲上百元大关,单价一直在每斤130元-145元之间徘徊,最高时达到150元/斤,成为货真价实的“土豪菜”,普通消费者自然望而却步。今年以来海肠价格虽有回落,但基本维持在百元以上的高价。
野生海肠缘何日渐销声匿迹
老百姓喊着“吃不起”,价格水涨船高的海肠却是供不应求。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介绍说,2014年,烟台市海肠产量仅有1100吨,而在之前两年,产量更低至700吨左右,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究其原因,过度捕捞是海肠产量逐年下降、价格飞涨的直接原因。捕捞时吸取泥沙冲刷,虽然提高了海肠捕捞的效率,但同时对海肠生存环境破坏相当大,捕捞的网具网眼很细,海肠的幼体被“赶尽杀绝”。
“自然生长的海肠生长于滩平、水浅、沙质或泥沙兼半的浅水区。而且,上层的沙质是黄沙,下层是黑泥沙才最好。一旦环境发生变化,海肠的正常繁殖生长就会受到影响。”烟台市水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力勇说,“同农业优良品种不同,水产品资源一旦枯竭,恢复起来非常困难。”
“五六年前在渔人码头和开发区部分海域,还能看到野生海肠,现在几乎绝迹了,适合海肠生存的海域也越来越少了。”王力勇说,海肠对生活环境比较挑剔,必须是在两米以内的浅滩,沙质海域才行。而近几年来,由于近海养殖不断增加,再加上滨海开发建设对海域的侵占,适宜海肠生存的海域越来越少,数量自然大打折扣。
海肠可增殖放流亦可人工养殖
目前,海肠尚未实现规模化人工育苗生产,产品全部来自野生捕捞。如何突破海肠的养殖技术难关,一直是水产专家们研究的课题。按照以往培育新品种的经验来看,苗种繁育是最核心的一个环节。“就像当年研究大菱鲆一样,突破了苗种繁育环节,以后如何养殖、如何降低成本、如何防治病害等就简单多了。”王力勇介绍,海肠不仅适于增殖放流,同样适于规模化人工养殖,是一种有着非常乐观产业前景的优质品种。2013年7月,烟台海肠的养殖难题有了重大突破,经过2年多研究,烟台市水产研究所成功繁育出海肠苗种。
在苗种繁育取得成功的基础之上,烟台市水产研究所积极探索海肠养殖技术。今年6月23日,烟台市科技局组织专家,对烟台市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地理标志产品———烟台海肠规模化苗种繁育技术研究”项目进行了阶段性现场验收,共培育出平均体长11.1毫米的海肠苗种627.48万头,各项数据均达到或超过年度技术指标。
海肠养殖产业化仅“一步之遥”
本地海肠价格一路走俏,外地产品自然不断进入,但无论从外形、大小、口感上,都和市民最熟悉的海肠味道相去不小。“从2012年开始,我们就意识到了海肠数量的锐减和保护海肠的重要性,并成功将海肠申请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申请地理标志产品就是为了使海肠成为具有烟台特色的产品,加强海肠的保护。”王力勇说,“此次放流不仅对生态修复起到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还能帮助渔民增收。”
由于种群的特殊性,目前国内外对海肠的研究并不多见,基本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从2013年开始研究到今年繁育成功,真的很不容易。”目前我国学者对海肠的研究也开始逐渐重视起来,但一直没有推出规模化养殖。伴随着苗种繁育成功和增殖放流,距以后产业化发展来说仅差一步之遥,科技成果将很快得到转化。一旦海肠养殖技术实现突破性进展,便宜海肠将重回百姓餐桌。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