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日前,晋江市启动拍摄首部海洋公益微电影——《海螺致意》,预计11月底可正式上映。电影以闽南人熟知的海螺作为切入点,围绕“美丽海洋我们蔚蓝的梦”为主题,通过新老两代晋江人对海洋开发与保护理念的碰撞与传承,展现晋江的海洋民俗文化、旅游文化,渔业经济特色,并呼吁全社会要关心海洋,爱护海洋,共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晋江是福建县域第一经济强市,又是传统海洋县级市。当地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加大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保护力度。2013年晋江被国家海洋局批准为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增殖放流回馈海洋
晋江海岸线曲折蜿蜒,海洋赐予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这里海洋捕捞的主要渔获种类有100多种,浅海滩涂和陆上工厂化养殖主要为牡蛎、紫菜、海带等贝藻类及大黄鱼、石斑鱼、日本对虾、青蟹等十多种海珍品。
为了保护海洋生物资源,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当地政府部门持续地开展渔业增殖放流活动,并倡导民众加入到海洋环保的队伍中。
10月30日下午,晋江市海洋与渔业局在深沪湾举办2015年日本对虾增殖放流活动,活动现场共放流日本对虾1.7亿尾,平均全长为0.83厘米。据统计,今年来,晋江市已放流鱼苗101.25万尾,虾苗1.7亿尾,鱼苗品种包括鲢鱼、鳙鱼、草鱼、锦鲤、黑鲷等。
生态修复还海洋一片洁净
既能发展经济,又能拥有碧海白沙,是晋江一直在努力的方向。近几年,在海洋环保工作上,当地全方位加大投入,硕果累累。
2012年,晋江市政府分解下达《晋江市海洋环保责任目标(2011~2015年)任务》,进一步明确全市各部门、相关镇政府海洋环境保护责任,按照海陆统筹、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近海水域污染治理并取得明显成效。
全市投入资金15亿多元建成仙石污水厂、泉荣远东污水处理厂和晋南污水处理厂等3个城镇污水处理厂;深入开展市域水系综合整治,全市流域基本完成生态治理;开展泉州湾海洋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清除互花米草并种植红树林2100多亩,泉州湾海域形成红树林片区7000多亩,成为我国东南沿海人工种植红树林面积最大区域;启动安海湾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计划投入近10亿元,解决安海湾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进一步加强海漂垃圾整治,今年6月份,晋江市政府出台《海漂垃圾治理三年行动方案》,通过建立海漂垃圾收集、清理、监管机制,实现岸上垃圾不入海,海上垃圾海上收集、岸上处置。经过4个多月的集中治理,晋江市大部分海域水面干净、无漂浮垃圾,海岸带的垃圾废弃物、卫生死角得到有效清理。
据了解,2015年至2017年,晋江市财政每年统筹安排海漂垃圾治理专项资金300万用于海漂治理奖补、考评、宣传和工作经费。同时,2015年起,市财政将海漂垃圾日常经费纳入财政一般预算,按照岸线5万元/公里.年(含转运费用)的标准,每年下达日常经费655万元,保障海漂垃圾日常治理工作需要。
科学用海发展与生态双赢
海洋,给晋江带来进一步发展的机遇,晋江也坚持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科技用海和依法用海,用行动诠释了对海洋的珍惜。
据了解,2013年晋江市编制出台《晋江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成为全国首个县级海岸带保护利用规划。2014年启动晋江市海洋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将重要海洋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划定为重点管控区域,并实施最严格的海洋资源分类管控制度。
2013年成立的晋江市海域储备中心,探索建立海域收储流转制度,逐步将区域佳、开发易、条件好的海域纳入市海域资源储备库,开创了福建海域收储工作的先河。
此外,当地建立起海陆一体海洋执法管理机制,联合环保、海警、海事、边防等部门定期开展海上、陆上巡查与执法行动,严厉打击非法采挖、运输、收购海砂及违反海上安全生产、治安管理规定的违法行为。2013年当地打击非法采砂及违法围填海执法成效被泉州市作为典型示范在泉州地区推广。2014年查获一起涉嫌非法采砂案件移交司法部门,为泉州地区首例追究采砂船非法采矿刑事责任案件。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