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早期死亡综合症)可能是由水环境中的残留农药引起。”40年前开发出堪称是“世界首创”的草虾人工饲料的刘茂生先生,在新华扬冠名的企业论坛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该企业论坛为世华会的同期活动之一。他表示对EMS关注有30多年,但其观点并不被主流声音所接受,倒有些无奈。
40年前开发出堪称是“世界首创”的草虾人工饲料的刘茂生先生
据刘茂生先生介绍,引起EMS的弧菌等致病菌在环境中存在已久,尽管带病或死亡的对虾体内能检测到很多“致病菌”,但只能称之为“果”,并不能以此认为其就是致病菌。与对虾同属于节肢动物的昆虫,日本的相关研究表明,农药进入昆虫身体后会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但昆虫会逐代对农药产生抗药性,此时,往往会通过升级农药来保持对昆虫的毒杀效果。
回到养虾业,刘茂生先生表示过去曾留意到农药对幼虾的毒害作用,很多种农药对幼虾的半致死浓度低至0.5-15ppd(十亿分之一)。现实中每一个地区的对虾养殖,也会每隔2-3年出现疾病爆发高峰期,就如同为了扑杀昆虫而不断升级的农药,在水环境中新的残留物让对虾也无法产生耐药性。“农药有很大的可疑,降低了对虾的抗逆能力。”刘茂生先生认为,只要水质处理好了,没有可能养不成虾。
刘茂生先生在1976年生产出了可能是世界上的第一颗商业虾料,目前我们习以为常的虾料工艺特征在当时全都要逐一设计,比如粒径。经过观察后发现,适合虾摄食的颗粒料直径约为2.5mm。现在有些饲料厂家为了产品差异化,把粒径做到1.8mm甚至1.2mm,刘茂生先生认为此举没有太多意义。“从制造工艺来说,粒径2.5mm的虾料能做到3吨/小时,如果转作1.8mm粒径,则只能做到1.5吨/小时。”刘茂生先生表示,小直径颗粒的制造费用是2.5mm粒径的2倍,而且颗粒越小,接触表面积越大,受摩擦热焦化越多,影响饲料效率。
评论列表 | |||||||
|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