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鱼的学名是啥?命名至今发生了哪些变化?昨日,在华中农业大学召开的“团头鲂命名60周年纪念大会暨团头鲂学术研讨会”上,专家透露,目前市民餐桌上食用的武昌鱼,已经培育到第四代,味道有望比当年更鲜美。
系新中国命名的首个鱼种
武昌鱼学名团头鲂,最早得名与三国东吴故都的古武昌有关,当时就有“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的民谣,此后王安石、苏轼、岑参、毛泽东等历代名人都写过吟咏武昌鱼的诗词。
中科院院士、鱼类生物学家曹文宣介绍,武昌鱼为我省鄂州梁子湖独有。它有14对肋骨,比一般的鳊鱼多一对。1955年,时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研究员易伯鲁(后任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入驻梁子湖,为将外形相似的两种鲂鱼区分开来,将其中一个命名为“团头鲂”,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命名的第一个鱼种,易伯鲁也因此发现被尊称为“武昌鱼之父”。
到了1956年6月初,毛泽东主席来到武汉,畅游长江后,吃到清蒸武昌鱼,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让这一美食享誉全国,成为湖北招牌菜。
新品种肉质鲜美还有点甜
武昌鱼味道鲜美,野生的却不多。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院长王卫民教授介绍,武昌鱼主要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附属大、中型湖泊中,分布比较狭窄,前些年,种质衰退问题比较突出。
2008年开始,王卫民开始带队走遍长江中游地区,包括鄱阳湖、梁子湖、淤泥湖、天鹅洲等水域,收集武昌鱼的优良品种,用科学的育种方案选育武昌鱼,目前已经有了生长速度较快、抗病能力较强的第四代,预计明年申请新品种。
王卫民说,也因为武昌鱼的分布问题,90%以上市民食用的武昌鱼,都来自人工养殖。人工养殖时,为追求产量,过度使用人工饲料,鱼肉的品质下降。目前,华中农业大学开始推广将产草量、蛋白量都较高的皇竹草作为武昌鱼的主要饲料,鱼类的免疫力提高,肉质更为鲜美,还带有淡淡的甜味。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