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湖北全省各级水产部门围绕“保全国淡水产品第一大省地位、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持续增加渔民收入”的总目标,着力放大湖北资源新优势,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现代渔业稳步发展、持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出“三稳三增”的态势。
“三稳”:一是养殖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达到1030万亩。二是市场供给稳定有序,大宗水产品价格保持稳定,特色品种稳中有升。三是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稳定,部省抽检综合合格率达99.56%。“三增”:一是水产品产量增,达215.3万吨,同比增长5.2%。二是经济总量增,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1068.2亿元,同比增长17.15%。其中渔业产值439.7亿元,同比增长17.1%;加工产值138.9亿元,同比增长19.6%。三是渔民人均纯收入增,达7595.5元,同比增长12%。
主要工作表现在七个着力上:
着力放大湖北第一淡水渔业大省新优势,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自鄂政发﹝2014﹞13号文件出台后,各地通过放大优势、突出特色、打造亮点、典型开路,把加快现代渔业发展作为促农增收、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引起各级领导重视,纷纷出台配套文件,加大政策扶持,全省上下形成了现代渔业发展的“大合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调研水产,研究加快现代渔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多次在全省三农工作会议上高度评价水产工作、部署水产发展战略。6月29日,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到潜江调研小龙虾产业,要求大力发展小龙虾产业,做大做强“稻虾”、“虾稻”两大品牌,争做“虾王”。农业部于康震副部长先后两次出席我省渔业活动,对我省渔业工作调结构、转方式的成功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我省“华山模式”,被誉为是发展现代渔业的成功典范。
着力推动渔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特色养殖,强力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全省新增稻田综合种养面积42万亩,总面积达272万亩,全年有望突破300万亩。小龙虾总产量预计可达43.3万吨,同比增长10.1%,养殖产值有望突破150亿元。各类市场主体投资稻田种养资金超过50亿元,全省已形成了900余家稻田综合种养专业合作社。共建设连片千亩以上示范基地超过500个,面积达到82万亩,辐射带动农民发展稻田综合种养超过25万亩。
着力多措并举上下联动,确保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上半年,部省级抽检共7次,抽检水产样品452批次,综合合格率99.56%。其中,苗种和产地抽检合格率100%。新认定无公害产地34家,复查换证20家,新认证无公害水产品22个,绿色产品1个。在今年全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我省作为唯一的内陆省份作典型发言。
着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努力打造现代渔业种业体系建设和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升级版。洪湖市成功创建全国首家农业部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洪湖、天门新增2家出口示范基地。全省新申报部级健康养殖示范场80家、省级172家,建成全国现代种业示范场9家。加强与省农科院、省科技厅等单位合作,推进产学研融合,新增莱克公司桂建芳院士专家工作站,全省水产院士工作站达10家。
着力强基固本,加快推进现代设施渔业基础建设。去冬今春以来,各地投入开发资金29.8亿元,高标准改造池塘32万亩,完成年度计划的80%,新建水产板块基地182个,25.7万亩。积极推进示范县、样板场、示范基地建设,全省新增现代渔业示范基地9个,累计建成64个。
着力改革创新,大力发展新业态,培育新型市场经营主体,推动产业化发展。抢抓“互联网+”机遇,着力改造传统渔业,推动渔业转型升级。放大渔业比较效益的新优势,吸引了社会资本的聚焦投入,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性局面。培育壮大新型市场主体,全省新增省级水产龙头企业20家,渔业专业合作组织320家,家庭渔场306家,养殖大户1078个,流转水面32万亩。大力发展渔业产业化的“第六产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全省已创建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3家,全省各类休闲渔业基地达8391个。
着力关注民生,推进渔业生态文明建设,切实保障渔业可持续发展。推动落实“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已开工1201户,其中竣工546户,预计年底可完成1528户。继续实施禁渔期制度,深入开展“打非治违”、湖泊生态治理年、江豚迁地保护、增殖放流等行动,切实养护渔业资源。全省共清理迷魂阵1840处,深水张网267部,打击处理电捕鱼260起,湖泊围栏2.5万亩,取缔珍珠养殖5千亩,4只江豚乔迁“新家”,放流经济鱼类8亿多尾、濒危物种26万尾。深入推进“平安渔业示范县”创建活动,排查渔船近4万艘,排查率80%,渔业安全形势总体平稳,确保了渔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作业安全。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