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则“成都19家餐馆食用鱼检出孔雀石绿”的消息让水产品安全问题的再次提到了舆论的浪尖。一直以来,水产品是桌上之美味,滋养之上品,备受人们喜爱。
然而,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日益受到关注,水产品的不安全报道也越来越多,其中不乏造谣生事的失实报道,但是部分不安全水产品也是客观存在的。
作为从业数十年的水产工作者,尽管知道它仅仅是行业内很微弱的不安全个例,但每每看到这些报道只能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所以,我们既然知道有这样的情况存在,就应该自省,早日让大众吃上100%安全的水产品。究竟水产品的不安全都出自哪里呢?
鱼如何从池塘“游”到厨房?
我们只有充分了解一条鱼从池塘到厨房的过程,我们先看看下边这张简图:
该谁来担责?
从以上简图,我们可以看出,水产品的不安全出在哪里?
1.养殖户:他们是最受伤的,因为水产品是从他们那里出来的,如果他们不适用任何违禁产品,有那种健康用药意识,水产品的安全就由保障。除了那些以利益为重,自己养的鱼自己都不敢吃的“黑心户”以外,其实,勤恳守法的养殖户也挺受伤的,第一,他们不知道药厂生产的药品是否都不违规,吃哑巴亏;第二,有些时候不用没有办法,有些病用现在的药根本过就治不了,不能眼巴巴地看着鱼死啊!如果不用,或许倾家荡产,谁能接受呢?如果损失了,能有赔偿保障,谁还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呢?所以,养殖户该做的就是好好养,好好养就是不要想用违禁品,其他的由其他人来解决。
2.经销商:养殖户要使用含有违禁成分的产品,有两个购买途径:渔药经销商、原料厂,如果没有关系背景,原料厂要买到还是很难。所以渔药经销商是他们的主要购买途径。现在,随着药店GSP认证的落实,大多数经销商已经规范了。不过,也有很多不规范、传统的经销商偷偷摸摸售卖。说实话,如果说经销商想用这点东西来赚钱那就误解了,这些东西也赚不了几个钱,还是有他们的无奈:有些产品真无效、维持与养殖户的关系,这是核心。这些问题解决了,他们更乐意售卖正规产品,毕竟水产品有消费了才会好做生意。
3.渔药、饲料生产企业:这是禁品的源头之一,也是水产品不安全的“风口”,惯性思维,这是唯一的源头。不完全统计,中国渔药企业2000多家,水产饲料企业3000多家,这些是有牌有照的,无证经营的那就无法统计了,有牌有证的有些也是华而不实。所以,有这些不法分子代工、套牌就不足为奇了。不过随着政策的完善,这种现象肯定会杜绝,但是如果等个10年8年的,行业或许早就垮掉了,有什么意义,“打铁”还是得趁热。
4.技术员:在这个服务营销盛行的水产时代,技术员起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功效,他们接一线,与基层养殖户接触最多,对养殖户影响力最大。自己也是从这条路上走过来的,其实很多时候会有这种状况:我们技术员严禁经销商卖、严禁养殖户用,可一旦要求他不用,养殖户的鱼出了状况,这个责任算谁呢?在这个层面上,技术员终究显得很弱势,这能用健康养殖的理念去影响。法律法规对技术员的保障着实太少了。
5.鱼贩子:外地水产品批发市场,要经过多次装卸和碰撞,容易使鱼鳞脱落,掉鳞后的鱼很快因此死亡、腐烂。为了延长鱼类的生存时间,有些贩运商在运输前用孔雀石绿溶液对车厢进行消毒,而且不少储放活鱼的鱼池也采用了这种消毒方式。某些饭店也容易采取这些措施来保活。如果这个环节不得到监控,老百姓餐桌上的水产品就不会彻底安全。
6.行政监管:水产品安全的保障,执法部门的监管不可或缺。前几年听说广东一泼洒孔雀石绿的养殖户被抓现场而判刑,听了觉得很振奋,我们在执法层面终于严格起来了,水产品的安全有了保障。但是我们的法规终究不完善,很多时候是无法可依,也因为执法人力有限,鞭长莫及。另外,有些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违禁的东西,美其名曰新型药剂就蒙混过关了,我们监管上的漏洞让水产很受伤。
7.水源:水产动物大多数时期都必须生活于水中,水源好坏是其品质好坏的关键。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普及,很多养殖区域的水源是受到了污染的。先是地表水,再是地下水,重金属、有机磷、致癌致畸等化工物质侵入水体,间接造成水产品药残超标。要么远离这些污染区域,要么惩办污染源,别无二法。
8.科研机构与院校:中国水产养殖历史悠久,从最早的《养鱼经》算起也有几千年历史了。然而纵观世界水产,我们的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的。我们养殖模式的研究、鱼病防治技术的升级、安全水产品的快检方法等等都还需要努力,现在能天天活跃在水产一线指导水产的专家学者还真不多,我们的水产要提高,仅靠水产技术员或民营企业还是有限,科研机构才是中坚力量。试想,我们的老百姓人手一把快检药残的设备,他们还能买到不安全的鱼吗?
9.新闻媒体:本来水产安全和他们没有丝毫关系,但现在看来,没有他们,水产品安全之路解决不了。正因为他们公正、监督作用的存在,让大家能够认清水产品。他们的监督让很多昧良心的事情重见天日,让违法犯罪者无处遁形。不过,任何行业、职业都会存在害群之马,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利用百姓、绑架企业,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报道各种谣言,造成老百姓对整个水产行业的误解,贻害水产。所以,我们需要新闻媒体,更需要公信力更强的媒体客观反映水产。
水产上都有哪些禁品?
我们不难发现,能够在食用动物(包括水生与陆生)上添加的违禁成分太多,所以在监管上的难度油然而生。
我们现在做了什么?
1.质量可追溯体系(规范养殖户及行业):这是一个看起来非常理想的监管方式,但这么多年以来有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明明说可追溯,但一旦发现问题,我们追溯到了谁呢?现在大多数是对规模化、集约化的工厂和养殖场有追溯,广大的散户追起来还是难。要么加大追溯力度,规范管理尺度,要么都集约化养殖,或许这样水产品才能从流通过程中解决问题。
2.兽药GMP认证(规范渔药、饲料企业):兽药GMP认证制度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这是对兽药生产企业规范的重要法规。在它的管辖下,一大批不合格药厂被淘汰,这也解决了禁品的来源。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也开始呈现不足,需要更多的细则来补充,真正规范生产企业。
3.药店GSP认证(规范经销商):药店GSP认证出台的时间较晚,近几年才开始规范。很多地方都还没有完全统一执行。从已经认证了的要点来看,销售违禁产品的微乎其微,大多数地方是没有的。倒是一些没有实施的地方还能发现禁品的踪影,让水产品变得不安全。
4.科研机构:我们有很多的水产研究所,每年都有很多的研究成果出现。但是,总体上来看,我们中国的水产确实还需要太多的提高,仅仅靠一些有实力的饲料、渔药厂来研发创新还是不够的。不过,我们更需要接地气的适用研究成果。
5.水产医师资格证(规范技术员):随着水产医师资格证制度的出台,我们的技术员在诊断鱼病、开具处方时,有了更明确的指导,那些乱开违禁成分的土方法将逐步退出水产行业。
我们确实做了很多多,然而还是屡禁不止,还是有些人铤而走险。原因很简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策没有让更多的人畏惧,总是有人侥幸;或许我们还需要借助一些外力,让我们的监管更加完善。
正因为水产养殖分散,有“天高皇帝远”的管辖盲区,所以水产品要安全,相关部门谁都不能独善其身,必须相互协作。水产养殖者拒绝使用违禁品,自觉;行政监管部门,坚决打击违禁品,自律;科研水产工作者,创新养殖模式与理念,自立;水产技术员,弘扬正气,宣传正道,自爱;药品、饲料生产企业,不添加违禁成分,创新产品,自强;渔需经销者,不销售违禁品,自重;新闻媒体,监管违法,客观报道,自尊。如果水产相关方都能各司其职,我相信水产行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自信!
评论列表 | ||||
|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