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走访了广东江门的台湾泥鳅主养区,台湾泥鳅的养殖主要集中在睦洲、大鳌和三江一带,养殖面积大概只占总面积的二成。随着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成功,加之近年来对虾越来越难养,泥鳅成了养殖户的另一个选择。随着养殖面积的扩大,泥鳅供大于求,价格下滑,台湾泥鳅告别暴利时代,开始进入微利时期。由于台湾泥鳅的一些自身优势,仍然是养殖户转养的首先品种。
一、转养、混养成主流
对于转养品种的选择,笔者采访了一些养殖户,对于资金充足的养殖户,选择转养的品种一般有桂花鱼、笋壳鱼、罗非鱼和花斑鳝。部分资金不足或池塘条件较差的,就转养鲮鱼等的饵料鱼。随着台湾泥鳅养殖技术越来越成熟,产业链越来越完善,吸引了更多的人进入这个行业。泥鳅养殖的最大成本在于饲料,而饲料可以赊账,另外,台湾泥鳅的养殖风险要比对虾低很多,主要是要应对价格的波动,所以经销商也乐于欠款销售,更大大刺激了养殖户养殖泥鳅的热情。
二、泥鳅养殖进入微利时期
在采访的过程中,养殖户都怀念前两年的光景,价格好,病害少,聊天过程中也不时说出几个台湾泥鳅的致富传奇。而如今,养殖泥鳅的人越来越多,而泥鳅又属于小众产品,价格极易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养殖的人多了,价钱自然就会低下来。现在泥鳅的塘头收购价大概是10元/斤左右,如果饲料系数太高或者死亡率太高,基本就没有什么钱赚了。”养殖户无奈地说,“不过好在这条鱼好养易管理,停电两天它也没有问题,风险相对没有养殖对虾那么高,只要能控制饲料成本,到冬天等一个好价钱,这条鱼的前景还是不错的。”
三、养殖面积仍在增加
据笔者了解,这两年很多人都养过台湾泥鳅, 但是由于当时技术不成熟,赚的钱不多,很多人又转回养殖南美白对虾了。现在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泥鳅还是养殖户的第二选择,用珠三角养殖户的话说,“这条鱼还是可以搏一搏的”。确实如此,台湾泥鳅的养殖周期只需要3个月,周期短,资金回拢快,“我今年养了25亩泥鳅,这个围有几个养殖户也想养泥鳅,不用操那么多的心,就算亏也不会亏那么多”,睦洲的泥鳅养殖大户黄老板说。
四、疾病频发,“高温病”成了综合征
从走访的情况来看,养殖户普遍反映今年的泥鳅发病率比去年要高很,主要是“高温病”。今年的泥鳅太难养了”,来自湖南的养殖户陈老板说,“今年的泥鳅什么怪病都有,烂嘴、烂身、烂尾。一开始发病就很难控制,我们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消毒、内服效果也不明显,特别是七、八月份的高温季节,一天能死200多条,能连续死十几天,现在在九月份就好一点了,往后两个月都好养,还是和天气有关。”
当地药店的技术员表示,高温季节出现的“怪病”其实也是细菌病为主,主要还是天气原因,这条鱼怕热不怕冷,太热就会处在亚健康状态,自然很容易发病。一发病就很难治,高温天气用药也谨慎,最有效的方法还是换水,加深水位,但是换水的弊端容易带来寄生虫,建议有条件的池塘可以加建遮阴措施。珠三角除了夏季,其它季节基本上都很好养。
五、养殖技术仍有待挖掘
在大鳌镇养殖台湾泥鳅的吴老板从2012年开始转养台湾泥鳅,他告诉笔者;“养殖泥鳅除了杀虫消毒,平时很少用药。现在的泥鳅苗也不贵,以前最贵的时候卖到2-3毛钱一尾,今年只需要5-6分钱一尾,苗的成本下降了很多”,
“现在养殖泥鳅的最大成本在于饲料,占了80%”。吴老板养殖该品种有3年了,他认为泥鳅养殖选择饲料方面要有一定技术的,这条泥鳅很好驯食,沉水料和浮水料都吃,罗非鱼或者鲤鱼料都可以喂,但是吴老板还建议养殖户:泥鳅饲料最好是选择大公司的饲料,虽然这个泥鳅什么都吃,但是选择不当就会造成饲料系数高,有些养殖户的饲料系数1.4斤左右,还有些人高达3斤,这种饲料系数几乎没钱赚。吴老板还建议养殖泥鳅这个品种最好还是沉水料,用浮水料系数有偏高。
六、待价而沽,利润最大化
台湾泥鳅怕热不怕冷,珠三角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养殖台湾泥鳅不用搭冬棚也可以安全过冬。养殖户反映:“搭棚的成本太高了,全部用新材料,一个3亩的塘可能就得花2万块钱”。虽然春节后泥鳅的价格会普遍上升,但养殖户会觉得不值得,2万元的投资回报才3万多。九月份放苗的养殖户,大多会选择天冷后择高价而出,如果留到第二年春节以后再卖,价钱可能会更高,就怕天气回暖太早,泥鳅感染水霉,所以养殖户都会选择在春节前后卖鱼。“我这塘鱼打算春节前就卖了,去年14块钱一斤,我这个三亩地的小塘出了150担鱼,利润还是不错的。”睦洲的泥鳅养殖户黄老板说。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独家报道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