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和国庆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近期,厦门市场上的保鲜、活体和冰冻水产品的交易也随着“双节”的临近开始火爆起来,水产品质量安全因此受到了更多市民群众的关注。
聚焦厦门水产品质量安全情况。上周六晚,记者探访了厦门最大的水产品交易集散地——中埔水产批发市场,详细了解了水产品批发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的“台前幕后”,并首次通过镜头捕捉了技术人员对水产品质量进行检测把关的幕后细节。
昨日,记者再度深入到位于同安山区的养殖基地内,这一次将为读者还原上游水产品养殖环节的质量监管全过程。
现场取样
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工作人员到养殖场现场取样。
捣碎样品
实验人员对样品进行去鳞去皮取肌肉部分,捣碎样品。
提取物质
用有机溶剂提取氯霉素、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代谢物等目标检测物质。
样品分析
利用酶标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仪器对样品进行分析。
延伸 厦门水产品药残检测合格率98%
去年,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共完成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313批次,其中包括水产品药残、贝类有毒有害物质、野生海捕鱼虾重金属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应急等监测项目,前些年用药问题比较突出的鳜、大菱鲆等品种经过不断的监测与管理,最近几年已几乎在厦门市场上销声匿迹了。数据显示,去年我市水产品药残监测合格率为98.2%。另一个好现象是,本地养殖的大宗水产品多年来未检出药残超标的情况。
对于我市的水产品质量情况,来自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的权威解读是:综合来说,我市的水产品质量状况较好,市民可以放心食用在正规市场上购买的水产品。
除了技术监测外,记者同时从同安区农林局了解到,区农业执法大队也必须对辖区养殖户进行日常监管。同安区农业执法大队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队每一季度都会组织辖区养殖企业的抽查,重点检查养殖场的用药、出场和养殖记录,“一要对照记录和实物确认是否有违规使用禁药的情况,二要确认水产品的存量和去向,防止未经检测的水产品私下流通。”
揭秘 为什么要抽样检测?
厦门市是传统的水产品消费大市,不过,在厦门吃到的水产品却几乎都不是厦门产的。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处了解到,全市流通的水产品中,大约有八成水产品是来自福建省内其他地市和浙江省、广西省等其他省市。本市产水产品分为近海捕捞和养殖类两部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水产品养殖面积近4万亩,产量2万多吨,产值3亿多元,养殖主要品种有罗非鱼、牛蛙、鳗鱼、南美白对虾,养殖区域集中在岛外四个区。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同安区莲花镇云埔村的山上,厦门闽泉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已在这里驻扎多年。养殖场负责人叶跃进告诉记者,基地内目前养殖了50多吨鳗苗,主要销售给福州的一家食品加工企业做成烤鳗后出口到国外。每一批鳗鱼在出场前,都要经过市渔业质量监测站的抽样检测。
叶跃进坦言,为保证成活率,在水产品养殖过程中投放兽药是很正常的,“鱼有可能生病,我们要防止它烂鳃或者长寄生虫,养殖环境也必须经常清洁。”但是,禁药不能用,是养殖业内的基本原则。叶跃进说,擅用禁用药物最直接的后果是,一旦出现出场检测无法通过的情况,下游公司是绝对不会接手一批“问题鱼”的。
在记者的见证下,叶跃进放网从养殖池里捞起了一大一小两条鳗鱼。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将这两条鱼作为样本带回了位于岛内的市渔业质量监测站。
如何查“药残”?
尽管我市的养殖水产品仅占全市流通水产品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且大多销往外地。但是,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依然不可轻视,养殖水产品质量监管的责任就落到了市区渔业监管部门及其检测机构身上。
市渔业质量监测站主任洪江告诉记者,活体水产品与保鲜、冰冻水产品的检测重点不同,后者会验证产品是否浸泡过甲醛和双氧水,前者则主要检测是否有药物残留。而实验室内的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等仪器设备就是揪出水产品“药残”的利器。
记者在现场看到,事实上,相比批发市场内的快速检测,要在实验室里完成的检测程序复杂了许多。全部完成孔雀石绿、氯霉素、硝基呋喃类这三种禁药的检测,就需要至少一周的时间。
检测人员给记者演示了检测过程。以氯霉素为例,鳗鱼样本经过一系列前期处理后,首先要经过酶标仪初筛,如果结果显示为阳性,则需要再通过气相色谱仪检测。从将鱼送进实验室到得出最终的准确结果,需要大概三天时间,“基本上很轻微的残留药量都可以检测出来。”检测人员说,比如孔雀石绿,检出限是0.5μg/kg,而重金属的最小检出值则是0.0000000001μg/kg (注:这个检出值是10的负十次方)。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