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内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食用生鱼寿司或会感染沙门氏菌

发布时间:2015/9/10 14:50:24  来源:中国质量报  编辑:黄姗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核心提示:据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消息,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15年第12期《食品安全风险解析》,组织有关专家解读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事件。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据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消息,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15年第12期《食品安全风险解析》,组织有关专家解读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事件。

  据外媒报道,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11个州近期爆发沙门氏菌感染,造成62人患病,而导致这次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元凶可能是人们喜爱的金枪鱼寿司。美国CDC称,患者绝大多数都是在吃了超市生鱼片寿司后被感染。

  据悉,沙门氏菌归属于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是一群在形态结构、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和抗原构造等方面极为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最常见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门氏菌有鼠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此次金枪鱼寿司沙门氏菌污染事件的元凶为乙型副伤寒L(+)酒石酸盐阳性沙门氏菌变种(亦称爪哇变种)。据专家介绍,我国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居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首位。2006~2010年间我国报告的病因明确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70%~80%是由沙门氏菌所致。

  专家称,引起沙门氏菌中毒的食品种类多为动物性食品以及即食食品。虽然蛋、家禽和肉类产品是沙门氏菌致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但近年来,被沙门氏菌污染的即食食品特别是海产品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也多次发生。这次在美国发生的因食用沙门氏菌污染的金枪鱼寿司而导致的食源性感染事件属于食品安全事件。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是生产加工环节存在原料污染问题。

  目前,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香港和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均规定在餐饮业现制现售的即食食品中不得检出沙门氏菌。我国正在制定针对餐饮业现制现售即食食品的微生物限量标准。该标准将分门别类列出在餐饮业加工、制作的冷食、热餐、自制调味品、自制饮品中的微生物限量。为了杀死鱼体内的寄生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推荐捕捞后的鱼须在零下31℃冷冻15小时以上,但即便在这样的条件下仍然不能杀死已污染的沙门氏菌。因此,用于制作寿司的生鱼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风险较高。

  据了解,沙门氏菌对热、消毒药及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在65℃条件下加热15~20min即可杀死,100℃下立即死亡。因此,专家建议消费者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生肉或未经彻底煮熟的肉,不生吃鸡蛋,不喝生奶。厨房的砧板要生熟分开。尤其是加工生鲜海产品和生肉类食品后,务必将砧板洗净晾干,以免污染其他食物。此外,生家禽肉、牛肉、猪肉均应视为可能受污染的食物,情况允许时,新鲜肉应该放在干净的塑料袋内,以免渗出血水污染别的食物。对于市场销售的各种即食食品,应尽量购买正规品牌、包装完好的产品,并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食用前注意是否有变质情况。进食剩菜、剩饭前要彻底加热。

编辑:黄姗 访问人次:1897 关键字:食物,即食食品,污染,沙门氏菌,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综合新闻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