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随着低迷行情的频现,以及持续时间越来越长,饲料企业们或许需要为接下来出现的规模化养殖储备技术和管理方案。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低迷行情导致养殖利润空间越来越薄,对于草鱼、罗非等单位养殖利润原本相对较低的品种,养殖户唯有通过规模化养殖才能获取更高的效益;规模偏小的养殖户考虑到机会成本,比如外出务工所赚的钱与养殖获利对比,从事养殖的吸引力可能渐渐会弱化,取舍之下从而退出养殖行业。这批退出者留下的市场空位,会由在技术或资金上具备优势的从业者甚至跨界者们填补。一个新的养殖群体将慢慢出现,他们相比过去传统的散养户,更具有投资和经营的心态,也会有不一样的诉求。
一位从事纺织品行业的集团企业老板,曾在国内开了上百家品牌专卖店,但受电商冲击不时关停专卖店。现在他将企业交给家族打理,自己转投水产养殖行业,目前计划在珠海建数个养殖基地,每个基地数百亩,然后生产安全水产品后直接对接消费市场。在实体经济遇冷时,这类跨界者看到了粗放式的水产养殖业处于低谷时的商机,但对他们而言,技术、管理、市场是短板。
而从业者,也面临规模化扩张之后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不足。以中山草鱼市场为例,港口的草鱼养殖模式下大草鱼每年一亩的投入超过 2 万元,脆肉鲩的投入更大,超过 3 万元。意味着,上百亩的养殖规模就需要数百万元的投入。此前有企业看到规模养殖面临的资金缺口后,以投入资金的方式来满足养殖户需求,但越来越发现是“无底洞”。因为规模化养殖下的盈利模式更考验企业的服务能力,一旦无法在养殖过程中产生效益,单单依赖外部资金注入,大量的资金需求就会拖累企业。
对于规模化的养殖,如果所养的鱼全部集中在某个时间点出,资金的占用会很大,相当于养殖过程中一直投钱,但等到全部卖鱼时才有钱回收,而且卖完鱼之后再放苗,短期内资金又无法充分利用。所以,盈利模式的设计要重点考虑怎样加快资金的流动速度,以尽量少的资金来带动养殖周转,并实现投入和产出之间有盈利空间。简单来讲,养殖户每天卖的鱼要能赚回每天投入的饲料钱。当然这是很理想的状态,并不一定能做到每天都卖鱼且盈利,不过这种投入与产出的核算越规划得精细,资金就越安全。
诚然,当前水产行业处于低谷期,但就行业本身也意味着将迎来大好的发展机会,因为养殖不赚钱后会诱发内部变革,不适者会被淘汰,无形中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养殖群体也会相应发生变化。企业,也将需要思考如何满足新群体的真实需求。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