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这是立体种养,莲藕+泥鳅就等于钱,嘿嘿,中嘞很!”8月16日上午,记者见到了农民王都见,憨厚朴实的豫东汉子,黝黑的脸庞上透着光亮,赤着的双脚粘满了绿色浮萍,两个裤腿挽到膝盖以上,一高一低,满身污泥。
虽然“立秋”已过,但远处的“知了”仍在隐隐约约地鸣唱。 雨后的河南民权县庄子镇史先村的大气里弥漫着池塘里的泥腥味儿。这天一早,王都见就来到自家的池塘,察看挖藕的情况。“这两天,山东聊城那边急着要货,这不,工人早早地赶过来了,要不就耽误货期。”望着成方连片的莲藕塘,再看看池塘里游来游去的泥鳅,王都见乐不自禁。
立体养殖新模式 农民变身职业户
据了解,曾经的黄河流过这里,给豫鲁交界的民权县留下了近10万亩水面,8万余亩背河洼地,庄子镇便是黄河冲积平原的农业乡镇,此地属于黄河故道,以沙地、碱盐地荒滩为主,全镇有背河洼地1.8万亩。过去这里秋天水汪汪,春天白茫茫,种一葫芦打两瓢,庄稼没起来,倒是芦草长了一人多高。
种了快30年莲藕的王都见,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不少坑塘都荒在了那里,我就寻思咋着不能让地闲起来,一亩地300块钱承包了30多亩地,种上莲藕,放上泥鳅苗。大规模种植,好管理,也好走销路。”52岁的王都见乐呵呵地指着自家的池塘,“这地种粮食不行, 种麦子不接穗,种果树不接果呀,种啥啥不成。”
王都见种藕养泥鳅可谓行家里手,他说,农家肥释放出微生物供泥鳅食用,泥鳅的粪便又可以滋养莲藕生长,这样一举两得,减少了投入,自己种的莲藕不施化肥、农药,莲藕和泥鳅全部是生态养殖。
“这是‘五一’节前种的藕,中间就除遍草,不费事。”王都见说着弯下腰捡起池塘埂上刚挖出的莲藕来,你看这藕夹还小着呢,但山东的客商急着要,就开挖了。这能挖到明年5月份不成问题。这水里的泥鳅能卖到30多块钱一斤,一亩坑塘少说也能产个百八十斤。泥鳅卖了能赚个莲藕的投入钱,坑塘里的莲藕都是纯收入,这几年销路比较好,春节前后能买上三、四块,每亩坑塘产两千来斤,你算算能挣多少吧!
“再说现在挖莲藕,省力了很多,用高压水枪对准淤泥里的藕一冲,白白净净的莲藕就出来了。”王都见边说边比划着。
“刚开始村民光顾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按照传统方式简单种植,由于土质差产量低加上思想保守,一年下来赚不了几个钱,老百姓感觉够吃就差不多了。”庄子镇党政办主任安汝成介绍说,政府为了鼓励村民种植莲藕,引导开荒种植莲藕,组织技术人员到坑塘进行科技服务指导,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开发出了许多荒地。在镇政府的引导下,对土地进行改良,并从只种莲藕创新出“莲藕+泥鳅”的立体种养新模式,仅去年每亩池塘收入就有1万多元。
黄河故道“小江南” 百姓乐逍遥
“村里以前种稻子的比较多,大家看种藕省力赚钱又多,都转行种植莲藕了。”史先村党支部书记王忠群说对记者说,老百姓看啥赚钱就种啥,不用政府做工作,自己就跟着干了。
“村民按照技术要求开始在坑塘里打上埂,形成了方方连片的池塘,每家每户可以安全的在池塘里种植莲藕,养殖泥鳅。” 王忠群介绍道,随着村民种养莲藕和泥鳅面积不断扩大,镇里在加强产前技术培训的同时,对产中管理指导、产后销售服务也十分重视。
近年来,该镇充分发挥区位、水利等优势,经过多年综合开发,目前已形成了8000亩“莲藕+泥鳅”的生态立体种养模式。他们通过培养经纪人,进一步帮助群众打开销路,确保农民增收致富。
莲藕水稻鱼虾欢,黄河故道“小江南”。藕塘边、塘埂上,记者不时看到有三三两两的城里人携家带口到这里观光,“咔嚓、咔嚓”留下大自然的美景。成群结队的“白鹭”及各种飞鸟,时而在空中飞翔,时而俯地觅食。放牧的农民一声响鞭回荡在希望的田野上,传递着致富的信息。
“明年春上,我打算咬咬牙再租它100亩坑塘,还种藕养泥鳅。你说说现在种地都能种成个‘大老板’,真不赖。”王都见对以后充满了信心。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