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湛江出现局部海域水质恶化,虾塘发病面积上升,甚至出现虾塘绝收现象。
《羊城晚报》2日的报道称,湛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产虾基地。然而,由于养殖密度过高,污水直接排入海,造成局部水质恶化,当地的生态环保和养虾业已亮起“红灯”,部分虾塘被迫丢荒。
全国5只虾当中有2只产自湛江。据了解,湛江全市有对虾育苗场300多家,对虾饲料厂10多家,对虾加工厂30多家。2003年,湛江虾塘面积已发展到30万亩,新开发虾塘5000多亩。对虾养殖业成为沿海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由于对虾养殖发展过快,高位池养虾过于集中,放养密度过高,加上养殖污水未经处理便直接排入大海,目前,湛江已出现局部海域水质恶化,虾塘发病面积上升,甚至出现虾塘绝收现象。
徐闻县和安镇松树港养虾面积达4000多亩,处处是连片的虾塘。当地群众告诉记者,这里的虾塘有的已有17年的历史,老化问题比较严重。由于长期连续养虾,过量的饲料、排泄物以及各种分解物质污染了虾塘的土壤,塘底形成了一层厚厚的淤泥。这些淤泥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滋生病菌,导致虾苗发病,成活率大大下降,许多虾农出现亏本,有的只好将虾塘丢荒。
据了解,徐闻全县虾塘丢荒面积超过1万亩。同样在吴川、雷州等都出现类似的情况。
近年来,湛江市环保局接到有关养虾业排污污染投诉个案呈逐年上升之势。该局有关负责人说:“排污污染投诉不断增加,主要原因是大部分虾场科学养殖水平跟不上。有关资料统计,目前虾饲料的实际利用率大概只有15%,大量的蛋白质、氮和磷未经科学处理就被直接排弃到水环境中,引起海水的富营养化,加重了海区污染。”
在国家“863”计划海水养殖种子基地从事科研工作的陈勇贵博士说:“前年刚到东海岛时,附近海岸沙滩银白如雪,两年后,白沙逐渐变成黑沙了。这种因养殖而毁生态的恶性现象应及早引起高度关注。”
湛江海洋大学副教授黄翔高说:“由于养殖区多为海湾、河口等浅海水域,水体交换速度慢,长期密集养殖造成海区积累大量营养物质,一旦受季风、气候等影响,出现合适水温、盐度条件,便会引发赤潮。”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