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禾虫营养丰富,清香鲜美,广受食客欢迎。但是,咸淡水交汇的沿海或河口地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加上过度捕捞,天然禾虫产量逐年降低。就在人们担心以后会越来越难吃到禾虫的时候,广东省中山市阜沙镇华南师范大学中山水产科技园养殖场(下称“华师水产养殖场”)成功突破了人工养殖技术难题。
华师水产养殖场占地面积60亩,纵横排列着72个50米长、3~4米宽、20~30公分水深的泥池。自2013年成立以来,经过两年的精心培育、养殖和管理,去年8月捕获了第一造禾虫,出产8000多斤,预计今年有10000斤的产量。与一般的海边禾虫滩涂的天然养护不同,该养殖场业务经理何庆棠认为,华师水产养殖场是真正意义的人工养殖,因为它做到了养殖水源、投放饵料、捕虫时间的可控性。
循环水养殖 保证水源不断、水质清澈是养殖禾虫的关键。记者看到,一节一节的白色大水管将养殖基地附近河流的水抽到紧邻基地的大土塘,净化过的水源源不断地接到基地入水口,生产养殖污水可经过水管另一端排放到沙井后再流向河流。在这个循环水系统里面,土塘投放了起净化水作用的大头鱼(只需要几条就可以,规格没有特别要求)和水草,土塘不需要再下药消毒,避免了药物残留在禾虫体中,塘水需要净化10天以上才可使用。人工构建的水循环系统不仅解决了养殖生产水源问题,还可以根据禾虫的生物特性,每个月人工模拟涨退潮三四次,刺激禾虫的生长。此外,工人们根据生产需要不定时地抽干泥池里的水,让泥池在太阳底下翻晒一两天,及时除掉混杂在禾虫中争抢饵料的杂鱼和小虾,节约投饵成本。
投喂虾料 由于现在还没有专门的禾虫饲料,何庆棠凭借自己多年的养殖经验总结出一套可行的投料方法:根据禾虫大小、水温高低、产量多少有选择性投放虾料。禾虫还是幼苗的时候投的是0号料,大一些时可用2号料直到养成上市规格。在不同的水温下禾虫的进食量很不同,20℃以下基本上不吃料因此可以少投或不投。收完虫后留在泥里的禾虫数非常少,而且天气渐冷,可以一直等到第二年的开春再投料。工人还会亲自检查每个池的禾虫有多少并据此投放不同量的饵料,现在基地每天约投放2吨饵料。
按计划收虫 到了生殖汛期,工人将所有泥池的水排干,根据市场需要有计划地捕捞出售。假如要收500斤虫,预计每个池出20斤虫,那么就放水进入25个池,浸泡一两天等待成熟禾虫冒出水面,再将水抽出,并用细密的渔网套在排水管口收集禾虫。采用这种捕虫方式一条都不会漏掉,而且节省了大量人力。看到这里,读者不禁会问将水抽干禾虫不会死掉吗?原来只要在湿润的泥里面,禾虫就不会干死。如果时间太久泥土已经有点干涸,可以放少量的水进去,等泥土湿润后马上将水抽出。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