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内新闻 > 养殖新闻 > 综合养殖 > 渔药新闻 > 正文

一文揭秘—原来对虾长得慢,是它们在捣鬼!

发布时间:2015/7/21 9:29:46  来源:利洋水产  编辑:吴佩佩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核心提示:肠道上皮细胞微孢子虫最早于2008年由泰国科学家在养殖的斑节对虾发现并报道。该报道称:肠道上皮细胞微孢子虫在肝胰腺细胞质中由早期原生质阶段发育成成熟的孢子,胞质中的多核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据相关研究资料,很多小孢子虫被认为是对虾的病原体,其中之一就是肠道上皮细胞微孢子虫(Enterocytozoonhepatopenaei,EHP)。肠道上皮细胞微孢子虫是一种很小的孢子虫,体长不到1μm。有研究表明,其主要感染对虾的肠道表皮,进而感染肝胰腺,引起对虾肠道吸收功能下降,严重的出现肠炎和肝胰腺萎缩。
  
  肠道上皮细胞微孢子虫最早于2008年由泰国科学家在养殖的斑节对虾发现并报道。该报道称:肠道上皮细胞微孢子虫在肝胰腺细胞质中由早期原生质阶段发育成成熟的孢子,胞质中的多核原生质体阶段在原生质体表面存在大量的小泡,在早期原生质发育阶段以质核二分裂方式形成大量的孢子前体,待胞质形成电子密度盘和极管前体后,早期孢子于原生质表面以出芽方式释放。成熟孢子椭圆形,大小为0.7×1.1μm,具单核、5~6圈极丝、有一锚盘连着极丝、后端有一个空泡,孢子壳电子密度高,壳由质膜、透明芽孢和透明外壁组成。
  
  肠道上皮细胞微孢子电镜下图


(摘自SomjintanaTourtip)

  
  2010年越南报道称,感染肠道上皮细胞微孢子虫的斑节对虾呈现“白便”症状。
  
  2013年在中国也发现这个疾病。同年,泰国报道肠道上皮细胞微孢子虫不是南美白对虾“白便”的原因。
  
  2014年泰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肠道上皮细胞微孢子虫是近年来引起南美白对虾生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南美白对虾感染肠道上皮细胞微孢子虫之后,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生长速度会变得缓慢,导致对虾个体差异大、参差不齐。但感染了肠道上皮细胞微孢子虫的虾,并不会立即死亡,相反观察虾体,其肠道也是非常饱满,食欲正常,一样能正常吃料,肠、胃充满着食物,肝胰腺略微萎缩,发软,但颜色很深。所以从表面上看起来,虾并没有明显疾病症状,但就是不长个,偶尔伴随有白便。因为患病对虾也一直吃饲料,所以养殖户会把所有的时间和饲料都用于养殖这种患病而根本长不大的对虾身上,而到头来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收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虾肠道上皮细胞微孢子虫可以垂直传播也可以水平传播,如从种苗携带病原垂直传播,或者被肠道上皮细胞微孢子虫污染了养殖池进行水平传播。
  
  肠道上皮细胞微孢子虫病与对虾微孢子虫病的区别
  
  对虾微孢子虫病,又称“棉花虾”,主要感染对虾的性腺和横纹肌,引起肌肉白浊、不透明,失去弹性,故有人称之为乳白虾或棉花虾。微孢子虫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通常病虾逐渐衰弱,最后死亡。普通微孢子虫主要是经口传播。肠道上皮细胞微孢子虫与普通微孢子虫感染的部位、产生的症状不同。
  

感染微孢子虫的对虾(“棉花虾”)
  

  
  对虾微孢子虫光学显微镜高倍镜下图片

 

 
  微孢子虫的检测方法:电镜检查病原体是目前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利用染色的活组织印片、涂片或切片光镜检查,也具有诊断价值,且易于推广。粪便直接涂片用改良三色液染色,孢子壁呈鲜樱红色。
  
  肠道上皮细胞微孢子虫病与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病的区别: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是南美白对虾的主要病毒病之一,可使南美白对虾患上慢性“矮小残缺综合症”,影响对虾的生长。感染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的虾在整个养殖期无法长大,患病虾表现为额剑和触角弯曲、变形,甲壳粗糙无光泽或残缺等病变,在组织学上通常表现为胃表皮、后肠、鳃、条纹肌、神经节、连接组织、血细胞、造血器官的炎症性病变,严重的表现为坏死。感染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的虾终生带毒,可以通过相互感染传染给其他群体,也可通过受精卵将病毒传染给下一代,即存在垂直和水平传播两种情况。此外,该病毒能够通过同类残食的方式在个体间进行传播。感染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的虾,在养殖水体环境恶化时,可能会伴随着大量死亡。

对虾感染了肠道上皮细胞微孢子虫出现生长缓慢  


  肠道上皮细胞微孢子虫病的诊断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引起生长缓慢的原因很多,目前,还未发现感染肠道上皮细胞微孢子虫南美白对虾区别于其他疾病的特征性症状,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电镜观察或实验室PCR检测进行确诊。
  
  利洋水产研究所对全国部分地区南美白对虾进行采样检测肠道上皮细胞微孢子虫,结果如下:
  
  利洋水产研究所于2015年4月下旬开始进行对虾肠道上皮细胞微孢子虫的检测,截止6月30日,共计对696例样品进行了PCR检测,其中11例肠道上皮细胞微孢子虫呈阳性。
  



  对虾肠道上皮细胞微孢子虫病的防控
  
  目前,还没有发现针对对虾肠道上皮细胞微孢子虫治疗有效的措施,因此,做好预防工作非常重要。
  
  1、选购大品牌优质虾苗,经过严格检测,防止苗种携带;
  
  2、在发现该病的养殖区域,尽量少换水,如需换水,要经过消毒处理;
  
  3、养殖过程中经常调节稳定水质,防水变诱发发病;
  
  4、拌料投喂保健利肠道的添加剂,增强对虾免疫力;
  
  5、定期改底,改善池塘底部环境,可能减少孢子虫的滋生。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渔药新闻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