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套上鞋套走进斑石鲷育苗车间,迎面扑来一股凉意,数个相连的大水池清澈透底,一尾尾斑石鲷鱼苗在不断游动着。车间一头放置着一套海水循环养殖系统。
“水池里的海水是循环利用的,运用生物处理方式把海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杂质过滤掉,处理过后的海水超过国家一级养殖用水标准。”近日,记者在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采访,副总经理毛东亮说,“我们打造了国内最大的工厂化循环养殖基地,为海产品育苗提供封闭的海水养殖模式。”
“循环水养殖系统内部生物净化经不起药物供给,否则会引起生物包崩溃,整个养殖对象质量安全得不到保证,所以你让他们用药,他们也不会用。”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院长王永远表示,“与传统流水养殖相比,工厂化循环养殖能够实现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与其他水产品养殖不同,山东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了泽潭理念“先场后牧”,即先搭建牧场,再合理牧渔,构建了一批集中连片的“贝、藻、参”立体生态循环养殖模式。
通过海洋生态立体混养,“一亩海变成三亩海”,依靠海洋自然生产力,实现多营养层级,上层养殖龙须菜,中层养殖扇贝,底层养殖海螺、牡蛎和海参。
“通过藻类吸收海域中无机盐,抑制了海域富营养化等灾害的发生,利用光和作用促进贝类生长,藻、贝类产生的碎屑又被海参吸收。”山东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阚仁涛说,“渔业发展前提是改善生态环境,环境好了以后,其他水产品生物都前来汇聚。”
据统计,年内山东省以水产养殖为主导的园区分别有38家、60家通过了国家级、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验收,新增健康养殖面积11万亩,10个县(市、区)启动创建健康养殖示范县,整建制打造健康养殖基地。在推进“海上粮仓”建设和现代渔业转型升级中,我省将进一步抓好自然生长的渔业生产方式,计划到2020年达到70%以上。同时,推广莱州的这种“生态方”的水产养殖模式。
山东省从最大宗的海产贝类产品入手,首次将划型区域范围由过去7个养殖区扩展至30个贝类养殖主产区,监测贝类数量由往年180个迅猛增至1080个、监测指标增加为19个,总划行面积达108917公顷,实现对我省大宗贝类卫生监测和区域化型的历史最大范围覆盖。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