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走进位于高要金渡镇腰岗村斑点叉尾鮰混养技术养殖场,看见数十亩鱼塘紧挨着分布在周围,放眼看去似乎与普通养殖场并无两样。
“表面上鱼塘看似没什么特别,但这水底下却是‘大有文章’。”养殖场场主杜志雄告诉记者,他的鱼塘采取的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混养技术,亩产鱼可达2500公斤,比普通单养模式的产量翻了3倍多。“混养模式不但高效,而且节水环保,养出的鱼也特别健康。”5月8日,记者来到这个采取混养养殖场,了解这种养殖模式当中高产的秘密。
传统单养模式或污染鱼塘水
据了解,该养殖场养殖的鱼品主要为斑点叉尾鮰,是农业部推介的主导品种,适宜全国各地的池塘养殖。另外,我市地处于粤中西部,气候温和,阳光充足,“三废”污染少,水质清新,水资源丰富,更为斑点叉尾鮰的养殖提供优越的生长环境,因此我市不少鱼塘主对叉尾鮰有一定的养殖基础。
近年来,由于罗非鱼链球菌病害暴发,市场收购价格较低,盈利空间较小,而斑点叉尾鮰和鲮鱼的市场价格向好,养殖意愿不断提高,出现部分罗非鱼养殖户转养斑点叉尾鮰现象,全市斑点叉尾鮰养殖面积不断扩大。“目前,我市斑点叉尾鮰养殖面积8000多亩,产量4940吨,但每亩平均产量只有600公斤。”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推广部部长徐培品介绍说,目前大部分叉尾鮰养殖户以单养模式较多,部分会搭配罗非鱼去养殖,但这些方式还不够高产,而且养殖鱼的生活环境多有“污染”情况。“叉尾鮰排出的粪便无处可去,唯有沉下水底,造成水质较差,不利于鱼的健康生长。”
搭配养殖,让能量巧妙循环
近几年,市水产推广中心技术团队在杜志雄的养殖场中推广试验斑点叉尾鮰的混养技术,并取得不错的效果。
据介绍,这种技术采用斑点叉尾鮰为主养鱼,主搭配鲮鱼,再配以鲢鱼、鳙鱼等多种鱼类,是一种多营养层次的综合养殖新模式。“鱼的生长习惯比较特别,就像咱们的楼层,它们也会分水层生活,且不会越界。”徐培品介绍说,斑点叉尾鮰生活在上层,而鲮鱼则生活在水下层,且鲮鱼会以上层鱼沉降下来的排泄物为食,从而起到了鱼塘清道夫的作用。
如此搭配养殖,无疑降低了投料的用量和成本。“塘里的上层鱼只需投放一些鱼料和青菜给它们吃,而下层鱼就不用管了。”徐培品说,该模式可使投入到养殖系统中过剩的营养物质成为另一种养殖生物的营养来源,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循环获得更充分的利用,进而减少养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证养殖业的低碳、高效、生态、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水体良性循环,让鱼多吸一口“活水”
在养殖过程中,每隔15-20天,鱼塘要投进微生态调节剂、养殖环境调节剂去调控水质、改良底质,抑制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净化养殖池中的排泄物和残饵,促进养殖生态系中的正常菌群和有益藻类活化生长,保持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
另外,在这种混养模式下,水体含氧量保证也十分重要,据杜志雄介绍,他打理的60亩鱼塘中,每3亩养殖水面就配备了3台1.5千瓦叶轮式增氧机,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持水体溶氧充足,及时地、经常地消除氧债。“在平日还会视水质变化和水源质量,对鱼塘水实行有限量适度换水,保持水环境的良性循环,保持鱼类正常生长。”
搭配生长,内部消化,科学干预,适度换水……如此操作下,鱼塘的水体得以焕发新的活力。“通过科学与自然的方法结合,现在鱼塘内的水环境得到了良好的活性循环,养殖的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养的鱼也可以多吸一口‘活水’,产出更高,鱼也更鲜活健康,卖得价钱也就更好了。”杜志雄说。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