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日前,一年一度的中国饲料工业展顺利落幕。作为行业盛会,其留给业内的思考,并不会随着会展的结束而终止。展会期间召开了大大小小的论坛、会议和活动,也无不传递着畜牧饲料业当前的语境和心境。
在会展同期举办的2015年饲料原料论坛上,相关部门领导和业内专家各抒已见,对畜牧饲料行业的现状和未来格局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对畜牧饲料行业新常态的系统诠释。
不用新常态来理解,就会迷失方向
3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特征是速度快和波动大,而背后是资源、环境、社会和谐等各方面所付出的沉重代价。长时间以来,人们习惯了经济快速增长,很自然地会认为,只有增长够快才是“正常”的,不快就不正常。
“现在是7%的增长,难道说现在增长就不快了吗?国际比较而言,我国经济增速一直保持世界各国前列。为什么鹤立鸡群还不开心?”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在该展会上慨叹。
潘建成给出最新数据显示,37个月以来我国工业品价格的同比持续下跌,持续15个月环比下跌,这是产能过剩的反映。“而去年7%左右的年增长率,是6年来增量的最高值。”如今,压力下能保持7%以上的增长实属不易。支撑我国增长动力的结构性转换是:三产比重持续上升,且与二产业比重差距拉大。2015年一季度第三产业比重更是首次超过一二产业之和,即GDP的一半。从投资占比的趋势变化可以预示,未来第三产业发展会进一步加快,值得注意的是,农业投资成温和回升态势。
他介绍,而这其中的动力来自于消费。消费(相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增强。消费的分化、变化中受挤出政府泡沫影响较大,目前基数影响逐渐减弱。限上零售在2011年与2014年的较大差异,既与挤出政府泡沫有关,也与零售业态变化有关。在政府消费挤出泡沫的同时,消费贡献份额仍在上升,表明消费内在动力在增强。
潘建成可谓简笔勾勒出了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历史背景图,他给出了新常态下人们应有的共识:要积极面对经济发展形势新与旧的变化,彻底告别过去的资源型增长模式是必然。显然,我们不能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跑马拉松;新常态下需要用平常心来对待。各行业需要淡定、从容、智慧地对待新常态下的发展;短期调控来看,我国经济将更加平稳、更有针对性,注重激发市场自身活力。
他也指出,新常态下经济成败的关键,来自于改革的决心。
畜牧业新常态:消费需求改变,产能结构进入新状态
了解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在此背景下,畜牧业发展的新常态又该作何理解,或者说畜牧业的新常态有哪些特征,这早已成为畜牧业界人士的关注点。
恰逢此次饲料展上,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希荣作了较为详细的解读。
李希荣说:“畜牧业也是新常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在深刻理解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基础上,充分认识畜牧业发展的新常态,进一步理清畜牧业新常态的一些基本特征。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研判形势,进而做好技术支撑工作。”
当前畜牧业新常态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畜产品消费形式发生新变化,消费需求总量进入到平稳增长的新状态。近些年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八项规定、各项制度的出台,把过去畜产品消费总量中的“泡沫”捅破了。“泡沫”主要是浪费型消费和过度型消费。这个“泡沫”被捅破之后,消费总量会明显减少,畜产品消费总量回归到正常状态。
其次,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新变化,总体上进入到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短缺和阶段性有余并存的新状态。前些年供求关系矛盾比较大的是牛羊肉,这属于结构性短缺,今后还可能会长期存在。尽管今年活羊和羊肉的价格在连续十几年增长后,出现小幅下降,并不能说明它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是好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包括小反刍兽疫,进口羊肉的冲击,前面讲的两种消费量下降等。阶段性有余是指猪肉、禽肉供大于求,价格走低,效益下滑甚至亏损。
第三,畜牧业生产能力发生新变化,调整产能结构进入新状态。近几年,畜产品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有的品种已经严重过剩,在需求受到抑制后更加突出了,尤其是生猪、部分禽类产能是严重过剩的。畜产品在现行政策和经济背景下处于平衡甚至紧平衡,对产业和农民是有好处的,如果出现供大于求,受打击的是畜牧产业,受损失的是农民。保供给是第一任务,但是必须要思考如何调节产能,避免严重的供大于求。
第四,国内外畜产品价格比发生新变化,畜产品市场进入到一个价格倒挂、差距不断拉大、进口产品冲击不断加剧的新状态。现在许多畜产品包括猪肉、牛肉、羊肉及牛奶等,国内外的价格倒挂现象非常严重,如果不进行监管约束,我国产业受到的冲击是致命的。
第五,畜牧业生产布局发生新变化,区域布局进入到南压北扩的新状态。南方受资源条件限制,尤其是环保条件要求提高后,养殖空间越来越小,有的地方政府甚至出台一些限养禁养的措施,使一些大企业的养殖基地逐渐往北方转移,而且转移速度会不断加快,南方压缩生产,北方扩大产能。
第六,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新变化,生产经营主体进入到散户退出加快与规模化速度放缓并存的新状态。今后几年散户的退出可能进一步加快,但是规模化发展的速度可能要放缓。这是由效益不高决定的。近些年工矿企业、房地产商投资的大型规模养殖场,部分处于经营不善、闲置的状态,即便是长期搞农业的企业,也放缓了扩张的速度。这也是调整产能的需要。
第七,畜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发生新变化,规模化养殖进入到用地环保双重制约日益趋紧的新状态。过去很多土地属农村集体所有,现正逐步将土地确权给农户,用地将更难。同时环保约束将越来越严,环保法和规模养殖场污染防治条例均有明确严格的要求。
第八,畜产品的营销方式发生新变化,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销售将进入到直销、电子交易、期货贸易、网购等多元化发展的新状态。很多活畜会进入电子交易,这种新型交易形式的发展将越来越快。新生代成为消费的主力后,更愿意接受网购这种便捷的方式。
第九,消费结构和消费意识发生新变化,进入到多元化消费和更加关注营养、注重安全的新状态。将来的消费结构中禽肉的消费量呈增加的趋势,猪肉比重会下降。从营养角度看,禽肉较猪肉胆固醇低,营养价值高,这是世人公认的。今后的消费将更加关注营养和注重安全,对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第十,畜牧业生产的收益发生新变化,畜牧业生产进入到“天花板”(价格)和“地板”(成本)双重挤压的一个新状态。畜牧业的未来发展,价格上涨的空间受到限制,尤其受到国外进口产品价格的打压,成本会不断地提高。双向挤压将导致生产效益下降。
第十一,粮食供求形势发生新变化,农牧业逐步进入到一个融合发展的新状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国家提出要调整种植业结构,支持发展青贮饲料,保护耕地质量,试行休耕。可以利用原来种植粮食的耕地来发展畜牧业,为养而种。
第十二,草原生态形势发生新变化,草原畜牧业发展进入到主要依靠人工饲草的新状态。恢复草原生态必须开辟新途径。真正解决好草原生态这个问题,关键是大力发展人工种植饲草料,以减轻草原压力。
第十三,畜牧业政策环境发生新变化,今后畜牧业政策支持的范围和重点会进入到调整和完善的新状态。现有的惠农政策不可能一成不变,畜牧工作者要认真总结成绩、经验和问题,提出有价值、切实可行的建议。
饲料行业新常态:从数量到质量,从分散到集中
饲料业作为畜牧业的支撑产业,依然脱离不了整个宏观经济的大背景。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俊勋给出了一组数据,为我们理解目前饲料行业新常态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在饲料总产量上,2012年,工业饲料生产持续高速增长,2013年首次出现负增长。2014年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1.97亿吨,比2013年增长2%。2014年配合饲料1.69亿吨,同比增长3.8%;浓缩料2151万吨,同比下降10%;添加剂预混料641万吨,同比增长1.1%。
从饲料的产品结构,按品种来看,2014年猪饲料产量8616万吨,同比增长2.4%;蛋禽饲料产量2902万吨,同比下降4.4%;肉禽饲料产量5033万吨,同比增长1.7%;水产饲料产量1903万吨,同比增长2.1%;反刍动物饲料产量876万吨,同比增长10.2%;其他饲料产量397万吨,同比增长37.8%。
今年1月~3月,与去年同期相比,无论饲料还是畜牧产业化,投资项目都明显减少。
从饲料企业数量来看,2014年底,浓缩、配合和精料补充饲料获证企业5531个,比2013年底减少4582个;添加剂预混料饲料和单一饲料获证企业数量分别减少339个和441个。
饲料产业的区域结构上看,2014年全国9省区(广东、山东、河南、辽宁、河北、湖南、四川、广西、江苏)饲料产量过千万吨,占全国饲料63%,江苏成为新成员。
产业集中度上,2014年,百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集团)31个,比2013年增加6个;产量10352万吨,占全国的52%,比2013年提高4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饲料业的调整仍在继续,面临的机遇也是显而易见的,需要在创新中寻找机遇。
王俊勋称,饲料行业要适应新常态,首先要创新商业模式,要抓住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新机遇;从创新的角度讲,互联网+表现得比较充分,因为饲料是一个服务型的,服务于整个养殖业,包括金融概念的引进、以及其他技术服务的引进。其次,规模化的形势将体现得更加充分;第三,产业链发展成为大型企业集团的必然选择;第四,生物技术的作用越来越大。
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王智才高屋建瓴地概括出了畜牧饲料行业的路径。他说,2014年面对愈加严峻的内外形势,畜牧饲料行业还是圆满完成了稳定发展的任务。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经济正经历着深刻变革,行业发展遇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消费需求动力减弱,数量快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资源环境压力持续加大,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质量同台比较提升市场竞争力任务艰巨。
畜牧饲料行业要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迎接挑战,而挑战早已开始。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