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东惠州市仲恺潼湖农场养殖户张老板一夜死鱼近20万斤,这一事件立刻引起行业关注。4月13日大北农水产科技集团服务团队赶到张老板鱼塘之后,详细询问了事情经过,并检测了水质,解剖鱼体,全面综合分析之后,发现这不是一场简单的缺氧浮头引起的死鱼。
真相张老板的鱼塘情况:此塘共92亩,平均水深5米,去年刚清淤,共放6台3kw的叶轮式增氧机。进水靠天,排水不易。放养模式:草鱼2000尾/亩、罗非鱼200~250尾/亩、鲫鱼150~200尾/亩、白鲢150尾/亩、花鲢80尾/亩,另有少量去年剩下的鲤鱼。
张老板说,这暴雨来临的前几天,他向鱼塘里投了十几包鸡粪(不是打开包全池泼洒,是装入包内扔至水中),草鱼吃料很好,喂得也很多。
暴雨来临之后,水色突变,倒藻了。大量鱼浮头,张老板连忙全开增氧机,泼增氧粉,但是鱼群不围在增氧机附近,反而逃离增氧机。开始是草鱼大量死亡,接着是白鲢,之后是鲤鱼,再后是罗非鱼和鲫鱼一起死,花鲢几乎没死亡。
水质检测:pH 7.5~8.0、亚硝酸盐小于0.05mg/L、氨氮远高于1.8mg/L,氨氮明显过高,如图1。
图1 张老板鱼塘水质检测情况
鱼体检测:草鱼体表正常,鳃上有大量车轮虫,一个低倍镜视野下有超过50个车轮虫(推测倒藻之前草鱼鳃上车轮虫少不了),肠道色泽正常,无食,肝颜色发白,可图2(倒藻之前一天会死十几尾)。
图2 解剖草鱼
草鱼在倒藻之前鳃就有问题,肝也不好,吃料又多,倒藻之后,草鱼先于其它鱼死亡在情理之中。谁都知道白鲢最易缺氧死亡,倒藻之后有限的人工增氧(92亩水面才放6台增氧机)已无法救活白鲢。但是为什么其它鱼是这么个死亡顺序呢?
由表1可知,如果单单是缺氧死鱼,鱼不会逃离增氧机,花鲢也应该先于鲤鱼、罗非鱼和鲫鱼死亡;如果单单是氨氮中毒时,鲤鱼最容易死亡,花鲢最后死。花鲢的耐低氧力不如鲤鱼、罗非鱼和鲫鱼,鲤鱼、罗非鱼和鲫鱼的耐氨氮力不如花鲢。在鱼大量浮头之后,张老板开增氧机,泼增氧粉,这就变成了花鲢与鲤鱼、罗非鱼、鲫鱼比谁更耐氨氮毒性。因此,白鲢死完之后就是鲤鱼,接着是罗非鱼和鲫鱼,花鲢逃过一劫。
表1 主养品种对溶氧的需求量
综合分析,此次死鱼是缺氧+氨氮中毒共同作用的结果。
原因为什么会突然缺氧,氨氮突升呢?
第一,惠州下暴雨前几天都是大晴天,暴雨之后,表层水温突然下降,上下水层产生温差而对流,况且张老板平均水深约5米,底层低溶氧水流至上层,再加上水温突变引起倒藻,从而导致整个鱼塘都缺氧。
第二,附近生活废水和大型化粪池中的粪便由于下大暴雨而大量流入鱼塘中,藻类又大量死亡,不能及时吸收降解,从而引起氨氮迅速上升。另外,张老板向鱼塘中扔了十几包未经发酵的鸡粪,虽未全池泼洒,但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三,硬件设备不到位。相对于张老板的放养密度,92亩水面只放6台增氧机实在较少。按亩产4500~5000斤来算,一台3KW叶轮式增氧机可管8~10亩地,张老板也应该放9~12台增氧机。在与张老板交谈时,他说放十几台增氧机电费交不起。我不知说什么好,这也是养殖户的一般心理和算账方法,我也可以理解。但是不该省的地方真的不能省。
而对于报道中提到的张老板在死鱼第二天使用了氯化钠(食盐)用以降低氨氮,笔者认为,淡水养殖中用食盐无法解氨氮的毒性(斑节对虾或白对虾养殖中泼食盐是可以降低氨氮毒性)。
我们通常说的氨氮含量包括离子铵含量和分子氨含量,离子铵无毒,分子氨有毒。水温越高,pH越高,氨氮中分子氨的含量就越大,对鱼的毒性就越大,见表2。盐度变化对分子氨含量的影响很小。更何况一亩加二三十斤的食盐,对于盐度几乎无变化。如果是想让粗盐中的氯离子与分子氨结合形成氯化铵,则要适宜的pH才行,养殖用水的pH肯定是不能促成这一反应。
表2 分子氨在总氨氮中的占比与pH、水温的关系
建议施肥泼药要特别注意天气,尤其是前几天天气晴朗再突降暴雨。如果倒藻要迅速行动,方便换水的要先换30至40公分的水,全开增氧机,泼洒增氧剂,增氧剂要速效与长效结合使用。第二天晴天再泼洒磷酸二氢钾、肥水膏等可溶性肥重新培养藻类。如果倒藻之后两三天仍是阴雨天气,需赶快联系鱼贩,出一部分鱼,以减少损失。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