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根伙1965年出生于浙江金华,中共党员。1991年获中国农业大学农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农技推广协会副会长、中国畜牧业协会副会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种业协会副会长、中关村农业生物技术产业联盟理事长、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第十一届常委。
邵根伙于1993年创办大北农集团,从两万元开始,经过二十年发展,已发展成为以饲料、动保、疫苗、生物饲料、种猪、种业、植保为主体的科技集团,拥有27000多名员工、1500多人的核心研发团队、100多家生产基地和180多家分子公司,在全国建有10000多个基层科技推广服务网点。自2010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以来,集团实现了飞速发展,成为中国农牧行业上市公司中市值最高的农业高科技企业。
大北农拥有3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创新型企业,是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畜牧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兽药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种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关村农业生物技术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关村经济20强企业。拥有饲用微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作物生物育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建有中关村海淀园博士后工作站分站和北京市首家民营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与国内外近百家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
邵根伙的新农业冲击波
大北农的理想是做一个伟大的企业。
什么是伟大的企业?伟大企业能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伟大企业是国家力量的象征和标志,能为国家和民族带来自信、自豪与尊严;伟大企业最有资格代表时代或引领世界发展方向,具有最先进的技术、最先进的管理、最先进的理念与实践,是行业乃至整个经济领域的精神领袖。
大北农就要做这样的伟大企业。而引领大北农实现理想的筑梦者就是人称“中关村的农民”的邵根伙博士。
历史的延伸力
两千年的华夏文明就产生在农业的母体上,并不断地得到丰富,即使到了现在,充斥着“网络”、“信息”等名词的“文化黄河”里,若任意舀一瓢水,里面依然沉淀并溶解了许多“泥沙”,也就是说,农业的色彩是中国文化的氛围与大背景,这便是中国的真正的“特色”与“底色”。
历史走到今天,农业并未退出现实舞台,一有机会,它便会动用巨大的话语权,一下子便抹去人类在工业与信息产业领域取得的任何进步。因为人类的生存需要农业,人类发展面临的任务是解构传统农业和结构现代农业,这是任何一个国家与民族走向现代化与信息化的必经之路。
其实,伴着历史的进程,农业不断地进行着解构与结构,但最突出的分界则在于工业文明对历史话语权的取得,在这个基础上,农民的角色与内涵不断地衍变,朝向农村产业工人来发展。但对于中国而言,由于近现代史的特殊性,农业与农民并未实现这种过渡。但每个时代的领导人都深知农民、农业与农村的重要性。建国以降,历届政府都不遗余力地在政策上重视农业与发展农业。但事实却是,中国的农业、农村与农民并未走上现代化。而农民的致富问题,恰恰又是中国走向富强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对此,很多人采取一种放任的态度,一任农业农村的边缘化,有识之士已经指出这种危险,这些危险涉及粮食安全、社会断层、社会稳定等等。然而,有识者们的呼吁未能改变农村、农业与农民的弱势地位。
对此,邵根伙博士认为,中国强大的出路不在于农业的弱势,而在于农业的强势,而且中国农业是可以强势的。他说,有人认为中国人多地少,农村不可能富裕,这很荒谬,因为荷兰的人口密度相当于江苏省,比中国的人口密度大得多,但它是一个农业出口大国和强国,显然,人口多不是劣势,应当是优势,但为什么中国的农业搞不好?是因为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邵博士又拿以色列作为例子,驳斥干旱造成中国农业弱势。据此,他说,中国农业、农村、农民存在的问题,是内部问题,是可以解决的问题,不论荷兰还是以色列,都是通过科技,弥补了农业的先天不足。这对中国而言是一个最大的启示。
其实也正是在这个启示下,大北农以科技作为企业的发展基础与重心,通过自己科技产品的推广,将科技附载在产品上传递给农村。目前,大北农的饲料、动物保健、疫苗、生物饲料、种猪、种业、植保等产业的产品已经深入农村,悄悄地变化着中国农村的部分农产品的品质,也在慢慢地改变着农村人的观念。而所有这些工作也成了邵根伙博士和大北农的使命感。他不但通过产品来输出先进的农村的文化结构,而且也试图通过员工与企业文化的输出来为农村输血。也许大北农的血相对于广大的中国农村而言太少了。但在这种使命感的驱动下,血液输出的过程会转换成造血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大北农会扩大规模,成为中国最有代表性的高科技农业企业,而邵根伙也会成为一种新型农民的领军人物与代表。其实,2013年度,大北农27000多名员工,166.61亿人民币的销售收入恰恰在对比中证明着这一点,因为创业之初,大北农是以两间房、两个人的规模出现在这个世界的。当邵根伙博士将大北农与中国的农业历史在时空上联系起来以后,他便会借助这种历史的延伸力与驱动力完成一个人、一个公司的最大的历史使命。
憧憬的驱动力
1993年的冬天很冷,邵根伙博士与他的朋友在那两间租来的办室里“燃点”起对未来的憧憬。正是这种憧憬的驱动力,让大北农走到今天,也让邵根伙从浙江金华农村的一个普通少年成长为中关村的一个成功企业的成功领导人。2003年10月,邵根伙当选为“中关村十大优秀企业家”。
浙江是一个出才子的地方,但邵根伙博士极力否认自己的“文才”,说自己文学水平低,文章都写不来。但真正的才子是以才干来定义的,它包含见识、决断力与行动力。当然,也包含着些许“野心”,其实,当我们都不是英雄时候,“野心”才会让我们联想与憧憬,才会有巨大的驱动能力。这就可以解释,何以邵根伙逆着世俗的偏见选择了农学专业,并成了中国第一个养猪博士;何以他以中国农大的高才生的身份“下嫁”北京农学院;何以在农学院里承包了农场并注册“大北农”。所有这些,都证明邵根伙博士在深刻地观察、仔细地鉴别、反复地权衡,像走钢丝一样,选择人生与事业的平衡点与落脚点。邵根伙深知,只有在市场空缺的情况下,才会有机会,他的每一个人生与事业的选择,都充分考虑了这一点——在适当的时候,以一种方式走上舞台,迅速抓住人们的视线。“宁为鸡头,不为牛后”并且“再将鸡养成凤凰”是邵根伙博士的一贯思路。这也充分展现了他的才气。
因此,也许大北农一开始经营饲料时只赶了“饲料热”的一个尾巴。但邵根伙博士迅速定位自己公司,将其放在产业链的上游,通过技术强化产品优势,通过市场固化品牌优势。这样,便将“尾巴”做成了“牛头”,至今,“预混料”依然是大北农的基础产业,是她不断扩大与发展的基础。这一思路,同样适用于大北农的其他产业,按邵博士的说法,中关村除了成为以IT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的代名词以外,还应成为中国农业科技的源动力与同义语。因为这里集中着中国最强大的农业人才队伍,从院士到普通的学生,一点也不比IT人才少。加上21世纪是生物世纪,中关村理应在农业上有所贡献与突破。而且,这个产业对中国的意义与影响应比IT更大。
事实上,正如邵根伙博士所指出的,某些学者也在呼吁“两村携手”的问题。而“两村”,一个是指中关村,一个就是农村,只不过邵根伙是从企业的角度提出一种现实的问题。而在邵根伙的语境下,他们所倡导的概念会有力地推动大北农真真正正地“大”起来,这又是一种“延伸力”的思路。按他的想法,几年之内,大北农的事业版图将覆盖更多地方。那时,大北农又将为中国农村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还有那种使命感与理念主义吗?邵根伙会用一句话来消解这些问题:憧憬与使命感也是一种巨大的驱动力,驱动力也就是一种憧憬与使命感。
文化的塑造力
邵根伙博士的办公室就是会议室,也许由于公司服务网络覆盖到全国,在他的概念里,会议室是最好的办公室。这样看来邵根伙博士一定会忙得很,而事实却是,他用充裕的时间考虑着大北农的整体战略,并用博士的逻辑能力组织起来,成为一个严密的系统。在这个庞大的管理系统中,他开始有意识地注入文化。
在大北农,邵根伙博士率先垂范,成为企业文化最强力的推进者。以“报国兴农”为使命,形成了全体员工的使命共同体;以“创建世界级农业科技企业”为目标,搭建充分信任、充分授权的创业平台,形成事业共同体;以“共同发展”为道路,通过股权激励凝聚核心人才,形成利益共同体。在企业文化的感召下,大北农决策层和高管队伍稳定、领导有力,各子公司和总部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均是大北农自己培养起来的年轻干部,大北农员工高度敬业,充满激情与朝气,形成了大北农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邵根伙博士最大的成功是敢于放权,而最大的奇迹在于,放权后,下面没有滥用职权的现象。邵根伙博士的这种驾驭能力还真值得研究。公司的高管和一些中层领导,层层地将整个公司抓起来,“纲举目张”用在这里很形象。但让人困惑的是邵根伙博士如何将管理链条一环环地联接下去,也许,他最初的创业伙伴一个也没有离开,只能说明他个人魅力的一部分,因为在管理层面上,需要的是能力与天分,但邵根伙博士“简单”地将一切归结为大北农的文化。
大北农的发展十分具有谋略,在发展模式上也自成体系。大北农通过与国内权威农业机构的合作,组成了强大的专家团队,掌握和转化了最尖端的农业科技成果,而且也成为大北农在同各地农业高校进行人才培养合作中的一个最大亮点。大北农一直实行学院战略,与各地农业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在与各地农业高校合作中,成立了“大北农学院”、“大北农班”。通过大北农的教育培训功能,大北农为自己创造了发展空间,也创造了不断成长的企业体系。
这样,专家、院校、莘莘学子、大北农形成一个奇妙的结合体,在互动中,大北农既为自己创造了品牌,也使自己在人才竞争中抢先一步,各个农业大学也与农业实际进行了产业结合。许多农业大学的负责人高度评价大北农的合作,认为这是产学研结合的一个典范。
另外,大北农通过社会性的活动来营造企业的生态体系。大北农十分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1995年起,每年面向全国农业高校设立大北农助学金;1999年起,又出资设立大北农科技奖,无偿奖励在农业科研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创新人员,目的是为了鼓励和支持农业知识分子投身科研,并帮助他们尽快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生产力。
创新的发展力
大北农成立以来,在邵根伙博士的积极倡导下,始终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致力于推动我国现代农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获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以教槽料产品为代表的猪早期营养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大奖,自主研发的“猪圆环病毒疫苗”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大北农以饲料为主,在动保、疫苗、生物饲料、种猪等产业的共同辅助下,保障中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2010年4月9日,大北农成功登陆资本市场,随后,大北农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代。为了让更多人共同分享大北农的成功,邵根伙博士再次开创先河,以财富分享为激励,实施“十百千工程”及“百千万”工程等共同奖励机制,自2013年度大北农事业伙伴年会以后,大北农已陆续为第一批获得共同奖励的事业伙伴、英雄员工举行共同奖励兑现仪式,并启动“3000创业者9800万股共同发展计划”,激发了更多事业伙伴与大北农人的创业热情,这些奖励均由邵根伙博士个人无偿馈赠;以转型升级为目标,通过建立经销服务事业伙伴事业财富共同体和养猪事业伙伴事业财富共同体,将优秀的事业伙伴整合在一起,强强联合,实施“2211”工程、“2220”工程,提供品牌、技术、产品、人才、管理、金融、信息等全方位的优势资源,在全国的养猪服务中心开展“六化建设”,全面推进了事业伙伴及养殖行业的转型升级。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快速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甚至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快速转变。邵根伙博士凭借多年创业的敏锐度,牢牢把握时代的发展脉搏,再次指点方遒,提出“智慧大北农”战略,即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后互联网时代的先进技术,将大北农与事业伙伴融合在一张巨大的网上,通过智能化、网络化、终端化的手段颠覆公司、客户及行业的传统管理、运营及商业模式,推动大北农业务线上线下高度融合,建立基于农村的人、信息和商务三者系统发展的PIB模式,将大北农打造成一个高科技、互联网化和类金融的现代农业创业服务平台。
大北农在传统业务之外,组建了一支由IT、金融学、农学等专业人才组成的创新团队。通过对大数据的处理、加工,为整个“网”上的事业伙伴提供品牌、技术、产品、人才、管理、金融、信息等全方位的优势资源。未来,数据会改变很多商业模式,在产业逐渐融合的趋势下,可以说谁拥有了获得大数据的能力,谁拥有了利用大数据的能力,谁就会掌握未来最具创新力、最有颠覆力的新的竞争力。
中国农村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这是由历史决定的,但农村强势地位的取得要归结为一种先进的文化。我们冀望邵根伙能用大北农的模式激活中国农村的潜在力量。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水产人物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