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西樵镇一匙吻鲟养殖池塘,面积3.5亩,水深2.3米,4台1.5kw增氧机(见图1),2014年3月25日放规格6~7cm的匙吻鲟鱼苗1万尾,2cm的胭脂鱼700尾,花鲢100尾。
2014年8月3日,匙吻鲟开始跳跃,昼夜不停;
8月6日,开始出现个别匙吻鲟死亡;
8月8日,检查鱼体有锚头蚤,外用敌百虫0.4kg +“鱼虫杀星”1瓶(100ml);
8月13日,死鱼20尾,外用“鱼虫杀星”1瓶;
8月14日,死鱼20尾,吃料好转;
8月16日,死鱼30尾,吃料转差,用“激活”3包,无鱼跳;
8月17日,死鱼30尾,用“优肽”4包,鱼又开始跳;
8月18日,死鱼500尾;
8月19日,换水,死鱼100尾;
8月20日,换水,死鱼20尾;
8月21日,死鱼30尾;
8月22日,死鱼120尾,鱼不跳了,但开始在水中漫游;
8月23日,死鱼160尾,鱼又开始跳;
8月24日,死鱼700尾,下午加水;
8月25日,死鱼350尾,用“速解安”3包;
8月26日,死鱼400尾;
8月27日,死鱼400尾,换水;
8月28日,死鱼300尾;胭脂鱼和花鲢一直没有死亡。
8月31日上午11点到现场调查,测定水温31.5℃,水质指标:pH值8.1,亚硝酸盐0.2mg/L,氨氮测不出。池塘中有少量游水的鱼(见图2),从塘中取3尾游水的匙吻鲟,外观病鱼体表严重出血,肛门红肿,有的鱼体表有溃烂(见图3)。解剖3尾鱼鳃严重出血(见图4);有的鱼肌肉严重出血,肝脏、脾脏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肾脏肿大(见图5、图6、图7),心脏无异常,血液图片观察也未见寄生虫。
分别从3尾病鱼的肝脏、脾脏、肾脏和脑中接种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取肝脏、脾脏、肾脏用95%酒精和波恩氏液保存做病毒PCR检测及组织病理切片观察。
结果:经28℃,72小时培养,未见细菌长出(见图8)。病毒检测所取3尾鱼鲟鱼疱疹病毒(AHV)、真鲷虹彩病毒(RSIV)、弹状病毒(SCRV)、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IPNV)、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均呈阴性,病毒性出血败血症病毒(VHSV)呈阳性(见图9),对阳性目的条带进行测序比对,其序列与GenBank中的病毒性出血败血症病毒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3%,证实匙吻鲟感染了病毒性出血败血症病毒。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显示:肝脏淤血、出血严重,严重空泡变性,脂肪变性(见图10);脾脏淤血、出血严重,边缘嗜酸性粒细胞多,零星细胞坏死(见图11);肾脏肾脏淤血、出血,肾小管上皮颗粒变性,细胞有坏死,有少量嗜酸性粒细胞(见图12)。
分析:1、西樵地区从1998年开始引进匙吻鲟池塘养殖,一直以来很少发病,但近两年发病增多,发病塘死亡率高,有的甚至死亡90%以上。据调查,发病塘都是开始出现鱼跳,出现鱼跳后,养殖户一般都会减料,跳跃之后就在水面漫游,最后死亡。发病鱼都有全身出血和内脏出血的症状,有明显的死亡高峰和病程变化,也有明显的传染性,发生这种病的所有池塘用抗菌药都没有效果。从以上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可能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2、本病例池塘发病鱼体内也没有分离到细菌,实验室PCR检测病毒性出血败血症病毒(VHSV)呈阳性,对阳性目的条带进行测序比对,证实匙吻鲟感染了病毒性出血败血症病毒,发病鱼也具有体表和内脏器官严重出血的症状和跳出水面的神经性症状,因此初步诊断本病例为病毒性出血败血症病毒引起的疾病。但是据资料病毒性出血败血症主要发生在水温15℃以下的低温期,主要危害鲑鳟鱼类和鮃鲽鱼类,为什么水温30℃以上仍然发病,还需要进一步做确切诊断工作。(利洋研究所 雷燕 戚瑞荣 利洋技术部 唐绍林 提供 2015.03.12)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病害防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