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生活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一代代爱拼敢赢的泉州人创造了海上交通与贸易的一个个传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泉州更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从发展远洋渔业、临港产业、水产品进出口、海洋科技园区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拓展海洋合作新空间。□本报记者 谢曦 通讯员洪敦平 黄忠族
借力“海丝”,泉州现代渔业稳步提升。一组数字可为有力佐证:2014年,泉州检验检疫局共检验监管出口水产品6.65万吨、货值2.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9.3%和23.1%,出口量、出口值均创历史新高,产品热销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出口东盟水产品4.73万吨、1.3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20.21%和46.23%,其货值已占全部水产品出口的57.83%。
凭借地利,泉州成为台湾水产品中转大陆市场的“黄金通道”:2014年,泉州检验检疫局共检验监管以对台小额贸易方式进口台湾水产品3.53万吨、2650.90万美元,分别比增242.7%、207.64%,进口量居大陆各口岸首位,超过60%以上的台湾水产品,从泉州口岸“登陆”中转大陆市场。泉州与台湾隔海相望,而泉州石井与台湾金门岛相距仅6.5海里,航程不过1.5小时,采用对台小额贸易方式,货物可随时拼装,机动灵活,船舶靠泊不受潮水限制,运输更为便捷、运输成本低等特点,为台湾水产品“登陆”创造了有利条件。龙头企业福建闽台农产品市场有限公司配套有1.8万吨存储冷库,而石井港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进口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更为台湾水产品“登陆”打下良好基础。台湾渔民捕捞的鱼鲜当天下午就能从金门抵达泉州,再经由泉州口岸集散运至全国各地。
远洋渔业
延续渊源远及非洲桑给巴尔岛
水产品出口势头强劲的背后,是正在迅速发展的远洋渔业。2014年,我市新增远洋渔船7艘,总数达到33艘,总吨位3.9万吨,捕捞产量2万吨,捕捞区域也从中西太平洋延伸到了北太平洋。远洋渔船总吨位和远洋捕捞量均位列全省第二位,预计到2016年远洋捕捞量可占全省1/4。
宋元时期,达到鼎盛的刺桐港曾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有商贸联系,甚至远及非洲坦桑尼亚东北部的桑给巴尔岛。如今,这一渊源正在接续。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天海远洋渔业公司与桑给巴尔合作,农业部批准天海公司7艘远洋渔船赴桑给巴尔开展远洋捕捞。晋江沪港远洋渔业公司也与大连巨戎公司合作,建造22艘单拖渔船、10艘灯光围网远洋渔船,于2013年先后开赴印尼阿鲁岛从事远洋捕捞。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发展远洋渔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与岸上的配套产业共同构成一个集捕捞、鱼货交易、渔需用品市场、冷冻厂、水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为一体的渔业产业链,才能带动水产品冷藏加工、贸易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市着力推进深沪国家中心渔港开放码头设施建设和通关点报批工作,力争在今年6月底前实现远洋渔船自捕鱼就近快捷通关;推动深沪远洋渔业产业园区建设,积极申报建设晋江远洋渔业基地,为远洋渔船装卸、补给、通关、冷藏、物流提供便利;积极推进深圳联成远洋渔业公司远洋金枪鱼项目、深圳联泰集团南美白对虾种业基地和“深海鱼油”项目落户晋江。
配套设施建设的推进,为我市开展远洋合作打下扎实基础。今年,我市远洋渔业定下发展目标:力争在规模和效益上取得突破,争取远洋渔船发展至40艘,争取在非洲、柬埔寨、缅甸、阿尔巴尼亚拓展远洋渔业合作项目。
临港产业
海工装备出口沿线区域
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克思认为,对于泉州而言,开展海洋合作的意义,“走出去”和“引进来”同样重要。
依托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泉州在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工装备等海洋新兴产业上迈开合作步伐:南安哈德森游艇主要研发生产玻璃钢帆船、玻璃钢豪华游艇及各类小型快艇、充气艇、环监艇等,出口至美洲、亚洲、欧洲、澳洲等国家和地区;石狮飞通专营海洋无线通讯及卫星导航通信设备,产品以其价格低、质量优等特点,畅销越南、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中东、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并计划在新加坡建立海洋北斗卫星监控管理运营中心,为船舶定位信息、应急通讯提供服务,国外船舶与我国远洋船舶可同步应用北斗卫星通讯终端,实现互联互通;泉州船厂资产重组方案取得新进展,泉州船厂正与新加坡著名海工装备制造商吉宝远东公司合作,由新加坡吉宝公司正式接手泉州船厂的运营和管理,并开展石油钻井平台设计、建造、维修及特殊多用途船建造等海洋工程装备业务。嘉信游艇制造和维修项目前期推进取得突破,已和台湾嘉信游艇完成项目签约,总投资10亿元。
交流访问
多国海洋渔业官员来泉研修
增进了解,有利于进一步对外合作交流的开展。泉州市多次接待由中国商务部主办、福建海洋研究所承办的“发展中国家海洋渔业管理官员研修班”人员,该研修班包括东盟、阿拉伯、拉丁美洲等80多个国家的政府海洋渔业相关部门主管、各级高级技术官员,通过参观、座谈等方式,向国外友人展示了我市较为先进的海洋与渔业管理模式,并促成泉州远洋渔业公司到非洲桑给巴尔和马达加斯加的入渔许可,得到各国官员的普遍赞许,增加了我市海洋经济建设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12年至今,已接待11期培训班成员,共计80多个国家,近千名外国朋友。
平台建设
海洋产权交易中心落户泉州
着眼未来,泉州正积极搭建平台,为全方位开展海洋合作写下伏笔:
去年底,中国海洋产权交易中心落户泉州,为泉州建设“海丝先行区”增添强劲助力。今后,福建全省可市场化配置的海洋资源将纳入该平台运作,包括海域、海岛、岸线使用权,海洋排污权,以及海砂、海洋矿产等各类海洋资源和权益有了专业交易平台;未来,该中心还将致力建成承担全国大宗海域、海岛、海底矿藏、油气及其他海洋资源招拍挂工作的国家级平台,甚至可望为中国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海洋产权交易探路。
而石狮海洋生物科技园、晋江深沪海洋科技产业园、泉州台商投资区海洋经济产业园等一批海洋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更有望成为开展海洋合作的重要载体。据悉,石狮海洋生物科技园规划面积9.7平方公里,规划有公共服务中心、古浮湾的品质生活区,以生物饲料、生物医药、功能食品、海洋生物活性物提取为主导的海洋产业区等“一心九区”。截至目前,园区内已初步形成了从造船到渔业初级产品交易,从海洋产品粗加工到海洋生物医药保健食品的一条较为完善的海洋生物产业链条,预计到2020年新增投资115亿元。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