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斑乌贼个体大、肉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近岸水产动物。尽管国外在1978年就开始进行了乌贼的繁育和人工化养殖,而直至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还较少。国内虎斑乌贼主要是通过海域捕捞获得,人工规模养殖尚未出现。虎斑乌贼人工养殖过程中会出现个体发育不良,存活率低等情况。
据了解,广东每年海洋捕捞有近2万吨乌贼,平均个体都在0.5公斤以下,其中有2000吨为活捕。广东海洋大学教授刘建勇认为,活捕的乌贼可以继续育肥,育肥后个体可增至2.5公斤以上,如此框算可以增加8000吨乌贼的产量。鲜活乌贼由于资源量少、肉味鲜美,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可以从冻鲜的30元/公斤提升到120元/公斤。看着成千上万的小乌贼还没长大就被捕捞上来吃掉,刘建勇深感资源的浪费。
探索中间暂养育肥提升价值
为了提升虎斑乌贼的产值,刘建勇多年前便尝试对虎斑乌贼进行工厂化高密度暂养。2012年,他申请了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进行“虎斑乌贼工厂化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开展虎斑乌贼规模化养成技术研究,重点解决饵料投喂、病害防控、水质控制等关键技术问题,他的目标是将体长625px左右(体重0.3公斤)的野生稚乌贼养至2.5公斤的大商品规格。
通常,虎斑乌贼被捕捞上来后不久就死掉,因此很多人认为虎斑乌贼是养不活的,他们对刘建勇的做法并不看好。刘建勇坦言,养殖虎斑乌贼确实没那么简单,因为捕上来的乌贼损伤很大,因此在码头回收到活的虎斑乌贼数量本就比较有限,而且要从小养到大,在过程上也有损失。
“1方水体养殖6只虎斑乌贼,从小乌贼开始,最大的养到了2斤多规格。”刘建勇介绍,1斤以上的虎斑乌贼长速飞快,再养殖40~50天就能达到2斤多,平均1天长4克。
经过两年的暂养试验,刘建勇取得两项重大的成果:一是证明了虎斑乌贼能够进行高密度养殖;二是虎斑乌贼可从原来的只摄食活饵料驯化成摄动物性冰鲜饵料。此外,在环境适应性方面,刘建勇还用小规格的虎斑乌贼做了温度、光线和盐度的适应试验。“养殖中环境稳定对虎斑乌贼非常重要,与池壁的碰撞等机械性损伤、盐度和光线变化等都容易导致其死亡。”刘建勇告诉本刊记者。
育苗难点在于开口饵料的选择
在早些年,刘建勇的科研团队就有开展乌贼人工繁殖探索,以采集自然海区的虎斑乌贼受精卵为材料,对虎斑乌贼繁殖生物学及生态习性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也掌握了虎斑乌贼的人工繁育技术。但为何迟迟还没有人工培育的苗种供应市场?刘建勇告诉记者,虎斑乌贼的人工繁殖是不成问题了,但苗种培育上还存在一个关键点没有突破,即稚乌贼在第45~60天长到3公分规格这段时间内死亡率奇高,要是能挺过这一关,那么育苗就安全了。
刘建勇发现,从海上捕捞上来的野生虎斑乌贼野性比较大,要经过驯化才好养殖,传代后可能是较好的养殖对象。“由于在暂养前的捕捞和运输中都会损失掉很大一部分,靠中间暂养虎斑乌贼也不是长久之计。”他深知,要发展虎斑乌贼的养殖就要解决人工规模化育苗的关键问题。在过去的两年间,除了研究虎斑乌贼的中间暂养技术,他同时也继续摸索虎斑乌贼整个生活史。
经过不懈的探索研究,在2014年底,刘建勇对虎斑乌贼育苗关键期高死亡率的现象有了新的发现。“最主要还是开口饵料的问题。”刘建勇告诉记者,育苗期一定要掌握两个关键环节,一是开口饵料,二是盐度稳定,想办法不让它喷墨。据了解,虎斑乌贼是狭盐性动物,适宜在比重1.024~1.032的海水里生存,因此下雨天盐度一变就容易出现死亡。
有望成为新兴的养殖品种
虎斑乌贼生长的周期大概为一年,它生长速度快,在自然条件下,虎斑乌贼一年可以长4~5公斤。从苗期到商品,乌贼用110天到120天就可以上市。与曼氏无针乌贼和金乌贼相比,虎斑乌贼具有生长速度快、适盐性广的优势,且没有性早熟的现象。虎斑乌贼养殖最主要的技术难点在于种苗的培育和养成过程当中食物的转化,最大的优势是目前没有什么病害,是理想的养殖品种。
虎斑乌贼在我国是南海特有的种,广东开发养殖得天独厚。人工种苗培育的成功是发展虎斑乌贼人工养殖的关键,也是解决虎斑乌贼养殖过程中较强应激性的重要举措之一。刘建勇表示,以后将断续开展虎斑乌贼的规模化种苗培育技术的深入研究。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