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新闻 | 独家专题 | 渔商阿里 | 渔资团购 | 水产人才 | 市场行情 | 水产技术 | 对虾网 | 会议展会 | 水产视频 | 水产论坛

企业推广

  • 资讯
  • 技术
  • 产品
  • 企业
  • 招聘

搜鱼高级搜索对虾  罗非鱼  金鲳鱼  草鱼  石斑  泥鳅  黄鳝  海参  小龙虾  鳗鱼  大闸蟹  

中国水产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新闻 > 国内新闻 > 养殖新闻 > 综合养殖 > 渔药新闻 > 正文

中国水产疫苗的未来发展趋势难以判断

发布时间:2015/1/30 9:22:29  来源:中国渔业报  编辑:黄姗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旺旺好渔资电商平台
核心提示:近年来我国水产动物病害十分严重,尤其是病毒性病害呈不断上升趋势。据统计,水产养殖领域每年病害发病率达50%以上,损失率为30%左右,年经济损失达百亿元之巨。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近年来我国水产动物病害十分严重,尤其是病毒性病害呈不断上升趋势。据统计,水产养殖领域每年病害发病率达50%以上,损失率为30%左右,年经济损失达百亿元之巨。 
   
  抵抗鱼病势在必行。经过五十多年的探索研究,我国能够购买到的鱼药种类早已多如牛毛,而截至今日,市面上的水产疫苗却仅有两种。对比国外的情况,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际上已有针对20多种水产病原的100多种鱼类疫苗被批准上市。 
   
  面对这样的尴尬处境,国内专家学者也很难对中国水产疫苗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准确判断。 
   
  难产!半个世纪的尴尬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水产市场不断扩大,水质恶化导致众多鱼病问题接踵而至。其中,很多鱼类疾病具有极高的死亡率,例如草鱼一旦感染草鱼出血病,死亡率达到90%以上。事实上,水产疫苗早已经被业界公认为是水产养殖病害的最佳防控措施之一,而早在1960年,我国就已开始了水产疫苗的研究。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相应的研发工作一做就是50余年。直到2011年3月,珠江水产研究所研发的草鱼出血病活疫苗(GCHV-892株)获得生产批文,正式投产,在养殖户中得到应用。草鱼出血病疫苗的诞生,及时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的泛滥,此疫苗对出血病保护率可以达到90%以上,发病损失减少20%~40%,效果十分显著。在2012年,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获得国家生产批文。 
   
  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水产疫苗这片空旷的舞台上,竟然只有这两种疫苗。 
   
  据统计,自水产疫苗开始研究以来,我国研究的疫苗种类达50余种,涉及病原近30种,但获得国家新兽药证书的水产疫苗只有4种,获得生产批文的水产疫苗仅有草鱼出血病活疫苗与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两种。而其它多数产品,仍处于中试或者区域性试验阶段。(来源:《中国渔业报·第一水产》) 
   
  放眼世界,水产动物疫苗如今已成长为一个全球性的新兴产业。一些水产业发展成熟的国家,水产疫苗早已步入成熟的商业化阶段。尽管国外的水产养殖在规模上低于我国,但前者已经对鱼用疫苗进行了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并且目前国外获得生产批文的水产类疫苗大多数已实现商品化。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国,为何水产疫苗的发展迟迟得不到突破?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 
   
  特殊?不是滞后的理由 
   
  谈到水产疫苗的发展,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养殖系吕利群教授这样分析:“用药物来治疗病毒病是非常困难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预防。”疫苗的优势早已得到大众的认可,却一直得不到发展与推广,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 
   
  谈到国内水产疫苗难产的现状,许多专家都提到了我国水产养殖方式的特殊性。例如我国大多地区都实行的混养方式,因部分鱼类致病病原是可以感染多种鱼类的,如嗜水气单胞菌等主要细菌性病原引起的细菌性败血症,其发病品种涉及十几个主要鱼类品种,所以即使对某种鱼类进行免疫接种,总体预防效果也比较差。因此,我国的水产养殖方式直接导致了实施免疫接种困难重重。而混养这种中国特殊模式,对于产量大、品种多的中国水产市场来说,又难以得到改变。 
   
  另一方面,嗜水气单胞菌病灭活疫苗于1993年便已研制成功,但至今仍未得到有效推广。即便是推广效果相对较好的草鱼出血病活疫苗,也同样没有在我国鱼药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 
   
  水产动物免疫病害专家邢婧教授介绍说:“疫苗得不到推广的一个原因在于,过去养殖业者的免疫预防疾病意识十分薄弱,很多养殖户仍旧是抱着‘生了病再花钱解决’的侥幸心理, 且一些养殖者缺乏对疫苗的基本理解,期望疫苗能一针治百病。这对水产疫苗的推广造成了难度。” 
   
  水产疫苗的成本问题,同样影响着疫苗的批量生产。除了草鱼出血病疫苗与嗜水气单胞菌病灭活疫苗以外,其他获得国家兽药证书的水产疫苗,均无一例获得生产批文。不难看出,我国水产疫苗从科研环节到生产环节存在着断层。记者进一步调查了解到,目前我国符合GMP标准的水产疫苗中试车间屈指可数,无法满足水产疫苗工厂化大规模生产条件的需要。这其中的原因,除了水产疫苗市场空间限制以外,相关技术企业还面临着规模小、分散经营、技术含量低、金融支持缺位、创新人才匮乏、产权专利少等难题。在我国水产疫苗研发迟于国外20年的情况下,除了在研究水平上有所落后以外,水产疫苗的产业化路程亦存在着诸多问题。一系列的因素,导致了我国水产疫苗发展迟缓。 
   
  寻求办法 有的放矢 
   
  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水产疫苗长期发展缓慢,将直接阻碍到我国水产行业的稳步发展。发展我国水产疫苗作为目前水产行业的迫切需要,找准束缚水产疫苗发展的原因,从根源斩断脚镣,才能为水产疫苗开辟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于是,在国内水产养殖的特殊环境下,找到适合我国水产疫苗发展的突破口,正逐步成为行业共识。 
   
  观察水产疫苗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研究水产疫苗除了能够获得政府部门的经费持续支持以外,大多数的经费来源于大型生物制品企业的支持。在我国水产疫苗研究过程中,亦得到了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科技计划的资助。但由于我国水产疫苗市场的局限性,很少有企业愿意投入经费做这类研究。例如,草鱼出血病疫苗由珠江水产研究所自主研发,但像珠江所这样具有雄厚资金与科研实力的水产科研机构,毕竟只是少数。 
   
  针对市场培育,部分国家还制定了关于水产疫苗应用的管理规范,甚至将部分特定疫苗立为鱼苗养殖公司必须接种疫苗,如果不实施对规定疫病的免疫接种,其鱼苗就不能进行销售。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国家严禁对养殖鱼类使用指定药物,例如挪威规定在三文鱼的养殖中严禁使用抗生素类渔药,这也是挪威三文鱼产业如此繁荣的主要原因。而反观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疫苗相关制度。 
   
  相关专家就此提出,我国应建立起疫苗相关制度,例如疫苗补贴制度、苗种免疫制度、疫病报告制度、隔离制度、用药处方制度、用药可追溯制度等。通过政府政策推动水产疫苗市场普及,促进生物企业对水产疫苗的支持,并投入资金建设更多符合国家标准的水产疫苗车间,将对我国水产疫苗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对于养殖户而言,所谓的疫苗成本过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产生的人工成本,另一方面是疫苗成本本身。如何降低人工成本?其实目前针对水产疫苗的接种方式,已经发明出鱼类疫苗连续接种器,可大大降低工作时间。有专家指出,水产疫苗接种方式在不断改进中,多种鱼类疫苗注射器材的诞生,将有效提高接种效率。除此之外,业内专家告诉记者:“水产疫苗在进行疫苗接种时应急反应很强烈。未来,水产疫苗的接种形式可能会脱离传统的注射式接种,以口服方式为主。” 
   
  观察国外水产疫苗,记者发现注射式水产疫苗仍占多数,也并非廉价之物。为此,吕利群告诉记者:“要想降低成本、有效提高市场接受度,规范化、规模化与商业化发展是必然前提。” 
   
  据了解,目前许多养殖户对水产疫苗的认知也正逐渐深入,特别是在我国水产养殖比较密集的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在看到了现有疫苗带来的巨大效益之后,市场对水产疫苗的重视程度亦越来越高。但我国水产养殖者缺少“防”的意识,在使用疫苗时缺乏综合防治技术的运用,导致疫苗免疫保护功效的显示度低,影响疫苗的推广应用。因此,专家建议需发挥研究机构、高校、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作用,提高从业者健康养殖技术水平,增强其保护养殖环境和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识,使水产疫苗的优越性逐渐被养殖者所了解。 
   
  邢婧向记者总结道:“过去依靠抗生素等药物控制水产动物疾病的措施,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遇到比现在更多的、更难以克服的问题。水产疫苗的发展,我认为不但需要专家们的关注,更需要有政府和社会的关注!”

编辑:黄姗 访问人次:3615 关键字:中国,水产养殖,水产疫苗,病害,研究,发展,  >> 更多资讯进入水产新闻网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用户昵称:

评论内容:
滑动完成验证:
 

品牌推广

咨询:0779-2029779

第十七届农聘中国水产人才网络招聘会

农聘-水产人才网

猎弧英雄

虾青素

强肝

手机版水产门户网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水产前沿广告

海洋与渔业

图文推荐

更多

最新渔药新闻

更多

红法活体虾青素

今日要闻

更多

热点推荐

更多

关于我们 | 企业推广

会员服务 | 网站动态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 网站地图

服务专线:0779-2029779

传  真:0779-2030003

邮  箱:bbwfish@163.com

最具影响力的水产网站--水产门户网

广西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桂ICP备1100174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桂B2-20050073

X

中国水产门户网微信平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