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周末的广西钦州市蚝情广场热闹非凡,每年定点在这里举办的蚝情节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品尝各种以大蚝为原料的美食。在距离蚝情广场不到1公里远的茅尾海边,钦州市沙井养蚝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钟应桥正忙着督促工人们加紧制作培育蚝苗的水泥串。
与尽情享受快乐美食的游客相比,钟应桥却是忧心忡忡。他说:“今年的两场大风,几乎让钦州的大蚝产业遭遇灭顶之灾,灾后产业重建因资金问题举步维艰。”
今年7月19日,超强台风“威马逊”袭击了钦州,茅尾海上培育蚝苗的竹排60%被毁坏,逃过一劫的蚝苗仅剩不多。“威马逊”过后的灾后重建本就十分艰难,9月钦州又遭遇台风“海鸥”的袭击,连续遭遇打击的蚝苗生产陷入困境。
面积超过135平方公里的钦州茅尾海是我国最大的半封闭内海,得天独厚的咸淡水资源为大蚝育苗提供了绝佳的自然环境。全国近70%的蚝苗产自茅尾海,而钦州也因此成为我国著名的大蚝之乡,全市有超过3000户养殖户从事蚝苗培育和大蚝养殖。钟应桥所在沙井养蚝专业合作社由83户专业培育蚝苗的养殖户组成,每年生产的2500万串蚝苗主要销往广东、海南,甚至越南。
“蚝苗培育因为台风损失惨重,有的养殖户几乎是倾家荡产。养殖户没有能力筹资恢复生产,原来可以满足全国蚝苗需求的茅尾海,如今的供应量连广西本土市场都难以喂饱。”他说。
和钟应桥一样为大蚝产业重建而焦急不安的,还有钦州市东锋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冠锋。东锋合作社吸纳了260户大蚝养殖户,合作经营着1800多个养蚝大排,是钦州最大的大蚝养殖合作社。
“我们的1800多个蚝排,被‘威马逊’和‘海鸥’两场大风吹得一个都不剩!”吴冠锋告诉记者,在钦州大风江、钦州港、龙门港等海面上,曾漂浮着多达15万亩的蚝排,每年为全国市场生产数百万吨的优质大蚝,台风过后能经过修复再投入生产的蚝排只剩下不到40%。
一个130米长,70米宽的养蚝大排能够入海投入生产,从原料、人工和蚝苗等投入需要资金约40万元,灾后重建巨大的资金压力已经让钦州3000多大蚝养殖户喘不过气来。吴冠锋介绍,截至11月1日,东锋合作社的社员卖车卖房四处筹资,也只新建了120多个大排,规模不到受灾前的10%。
记者在钦州市尖山镇、犀牛脚镇等传统大蚝养殖基地采访时了解到,由于保险公司目前不向海水养殖户提供相应的灾害保险,很多养殖户遭遇台风灾害只能自己扛起来。不少养殖户希望能从银行获得贷款以便投入恢复生产,但由于无法提供担保和抵押,银行对于养殖户的贷款申请基本上不予受理。
“如不能解决资金问题,钦州的‘中国大蚝之乡’名号可能就保不住了。”一些养殖户告诉记者,钦州大蚝养殖经过10多年的发展才有了足够大的规模,每年为养殖户带来了数十亿元的财富,如今大蚝产业的灾后重建无论是蚝苗培育,还是大蚝养殖都卡在了资金问题上,全国的大蚝市场供应也将受到波及和影响。
“做梦都盼着保险公司能为我们提供针对台风的灾害保险服务,银行能为灾后重建提供专项贷款。”吴冠锋说,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注入,他有信心带领合作社的养殖户用3年左右时间将大蚝养殖规模恢复到灾前水平,“我们还能保证所有贷款在5年内还清”。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