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曹文宣院士在办公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图为:曹文宣院士展示食人鲳标本
本报记者周治涛 通讯员孙慧 摄影:记者朱熙勇
走进曹文宣院士的办公室,占满一整面墙的书柜上,摆着的几乎都是鱼类科研书籍和资料。桌子上厚厚的文稿纸堆里,食人鲳、雅鱼等鱼类标本十分显眼。
近日,在东湖之滨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80岁高龄的曹文宣院士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从捕鱼、养鱼,聊到烹鱼、吃鱼,言谈中,曹院士不时提到他的忧虑:半个多世纪以来,不少当年产量可观的长江淡水鱼种,如今面临着种群减少、品质退化的险境。
中国,特别是“千湖之省”湖北,如何持续保有优质的鱼类品种?曹文宣陷入沉思。
大家名片
曹文宣
四川人,1934年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长期致力于鱼类生物学、鱼类生态学研究,以及长江鱼类资源和珍稀、特有鱼类物种保护研究,在鱼类分类学、鱼类生态学及其应用领域的研究均有深厚造诣。
一道清蒸鱼牵出的疑问
科研工作之余,曹文宣喜欢下厨。“我做的清蒸武昌鱼,3岁的孙子最爱吃。”他笑着告诉记者,烹鱼50多年,他一直乐在其中。
1955年,曹文宣大学毕业,来到中科院水生所梁子湖鱼类生态野外工作站,研究新发现的鱼种团头鲂。那时,支起火炉烧一锅长江鱼汤,是艰苦岁月中的无上美味。
正是在那段时期,他和同事们经常点着煤油灯,在实验室熬夜观察团头鲂的发育过程,绘制胚胎图。他们的研究成果,很快让团头鲂实现量产。团头鲂,就是大名鼎鼎的武昌鱼的学名。
后来,他向东湖风光村一家知名鱼馆的老厨师学会做清蒸武昌鱼。曹文宣说,厨师们烹鱼,一般会根据鱼的个体大小选择食材,而他却更看重鱼龄。以他的经验,两年生武昌鱼肉质最佳,太小或太老,口感都会打折。这也成为他烹鱼的独到经验。
不过近年来,他的烹饪乐趣已经大大减少。“我烹鱼不喜欢放太多调料,这样会抢走鱼本来的鲜味。但从市场买回的鱼味道寡淡,调料放少了或者放多了,都很难吃。”曹文宣说,挑不到上好的食材,让他既苦恼,又疑惑:为何江鱼不复当年美味?
为改善家鱼品质开良方
经过调查研究,曹文宣发现,包括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在内的不少长江鱼类,在人工养殖时,鱼的密度高,亲本群体小,近亲繁殖严重,导致种群出现退化现象。
在一些学术研讨会上,曾有不少养殖大户向曹文宣诉苦:他们养的鱼抗病能力差,生长发育不良,他们不得不使用更多的渔药和肥料,后果是鱼的品质进一步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湖北省淡水鱼产量多年排名全国前列。但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质量的提升。目前,鄂州市水产部门已在梁子湖开建原种场,利用部分水域条件较好的湖汊建立团头鲂保护区,但成效尚未显现。
1972年,在人工驯养武昌鱼的过程中,为提升梁子湖武昌鱼的品质,曹文宣曾深入公安县境内,从洞庭湖长江入湖口附近的淤泥湖,捕获多尾野生武昌鱼种带回,与梁子湖的驯养武昌鱼交配,取得可喜成果。曹文宣认为,如果现在还能在长江寻找到品系很好的野生鱼种,与人工养殖的江鱼进行杂交,将为改良家鱼品质带来新的希望。
野鱼种苗难寻凸显尴尬
不过,眼下要想在长江寻找到合适的野生鱼类种群,并非易事。
2004年,曹文宣在洞庭湖考察时,渔民捕捞的场景深深刺痛了他的心,“7月初,禁渔期刚刚结束,但渔民捞上来的鱼小得不能再小:9厘米长的草鱼、5厘米长的鲤鱼……都变成了盘中餐。”
长江鱼类资源迅猛减少,让曹文宣十分忧虑。他介绍,1960年,长江干流捕获的鱼苗量可达1000亿尾,其中,湖北“四大家鱼”的鱼苗捕捞量就达200亿尾。每年5月至7月,江苏、广东等地渔民,都会到长江中游干流捕捞鱼苗。由于长期过渡捕捞,加上受人类活动影响,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这样的盛况再也没有出现。
最近,曹文宣通过新闻关注着美国五大湖区“亚洲鲤”泛滥的现象。在长江种群锐减的“四大家鱼”,却在密西西比河迅猛繁殖,不仅个头大、品质高,而且种群庞大。他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地人几乎不吃这些有细刺的淡水鱼,让它们有充分繁殖的时间和空间。
“回过头来看长江,保护好野生鱼类资源,迫在眉睫。”曹文宣说。
多方呼吁长江十年禁渔
上世纪50年代,梁子湖区常常能捕获六七斤重的野生武昌鱼;上世纪80年代,长江湖北段常常能看到成群江豚嬉戏的画面。如今的长江,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白鳍豚、白鲟已踪影难觅,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江豚数量不及千头。野生武昌鱼、“四大家鱼”是否会步其后尘?该从何处寻觅野生良种来复壮长江鱼?这些问题,曹文宣不止一次提出。
在他看来,保护好长江野生鱼类资源及其遗传的多样性,无论对野生鱼类本身,还是对人工养殖的江鱼,都非常重要。
采访中,曹文宣办公桌上的电话多次响起。一本台历上,密密麻麻写着他未来几周的科研学术活动行程。他指导的博士生论文,还只批阅了一半。
1973年深入洞庭湖考察时,下水捞鱼的曹文宣曾感染血吸虫病;1976年在青藏高原,他在烈日下长时间俯身湖面寻找新鱼种,患上了白内障,双眼经过多次手术。如今,80岁高龄的他仍然常年奔走在全国各地,在众多学术会议、公益活动中,一遍又一遍地呼吁:十年禁渔!
说,若非如此,多年后,长江之中可能再也无鱼可捕;而人们的餐桌上,也难有味道鲜美的淡水鱼了。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