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近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科研人员通过组织病理学、人工感染实验、疑似病原基因进化分析、病毒分离纯化和荧光原位杂交等研究手段,证实一种新型的野田村病毒是导致对虾偷死病的疑似病原,这种病毒被命名为对虾“偷死野田村病毒(Covert mortality nodavirus,CMNV)”。该发现首次揭示了对虾偷死病的病原学病因,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已在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上发表。
对虾“偷死”现象主要发生在高密度养殖的虾塘,由于患病对虾很少游到水面或浅水区,绝大部分死虾出现在池底,不易及时察觉,故被养殖者称之为“偷死病”。该病多发生于水温较高(28℃以上),养殖30—60天后,累计死亡率约60-80%。黄海所科研人员长期对对虾病害流行病进行监测,通过调查了解到我国海南、广西等地早在2005、2006年之前就发生过这种病害。2009-2010年向北扩散到广东、福建、江苏和山东等地,至今我国主要对虾养殖地区的对虾偷死现象依然非常严重,并呈现出爆发性流行的趋势。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