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夏季高温,去年青岛的很多海参养殖户都经历了海参“越伏”死亡,几近绝产的情况,损失惨重。今年,城阳区在全省率先推广了海参“抱养”模式,鼓励引导养殖企业利用闲置育苗车间,将池塘里的海参“迁徙”到室内车间,让养殖户把海参“抱”在身边看着养,躲避夏季高温带来的危害。目前,“抱养”模式已在近10家海参养殖企业试点成功,避免了直接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
从几近绝产到百分百成活
10月9日上午,在城阳上马街道东张社区的康胜水产,承包了140余亩海参池的苟焕坤正忙着让工人把海参从车间里装车,搬回池塘中养殖。他告诉记者,今年夏天多亏用了把海参搬到车间里养殖的新模式,海参“越伏”才能全部成活。
“去年是我养海参十几年来损失最大的一次,由于夏天气温过高,海参池里的水温最高能到33℃,小个头的海参苗耐热能力强受影响小,但是一两半以上的大个海参9成以上都死了,几乎绝产,损失得非常惨。这也让我下定决心不能再这么养海参了。”苟焕坤说,每年夏天受到高温的影响,海参都要减产20%到30%。所以他以前每年都盼着夏天不要太热,一旦遇上高温天气,也只能尝试多给池塘换水,但效果并不理想。由于现在海参养殖户多起来,利润也随之下滑,如果再无法克服海参“越伏”减产的难题,肯定要亏本。
在城阳区海洋与渔业局的技术帮助下,今年6月份苟焕坤利用起了位于东张社区的海参育苗车间,把池塘里两千六百多斤的大个头海参都搬进了车间养殖。“在池塘里养殖由于水很深,海参的生长情况很难把控,所以之前有时候海参死亡也很难发现。搬到车间里养殖后,车间里水质好而且水位浅,海参在附着物上长成什么情况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就像抱在身边看着养,所以大家形象地管这种养殖方式叫‘抱养’模式。”苟焕坤告诉记者,“抱养”后海参虽然长得慢了,但全部存活下来,这在以往也是不敢想的。
成功试点避免损失千余万元
为啥池塘里养殖的海参怕“越伏”?城阳区海洋与渔业局水产技术推广站的工程师徐彩虹介绍,每年7至9月,持续的高温天气会导致池塘里的水温升高到30℃以上,时间久了池塘水环境就会发生恶变连锁反应。高温变化会引发池塘内化学耗氧量和生物耗氧量超负荷运行,随之硫化物、氨氮等有害物质大量释放积累造成水质变坏。一般来讲,海参适宜生长的温度是8℃~20℃,而且对水质要求很高,水温过高加上水质变差必然会造成海参大量死亡。
“去年秋天,我们得知养殖户的损失后,派了专业人员研究对策。因为我们一直在全区推广育苗工厂化车间,所以当时就考虑,既然室外条件不可控,能不能像育苗一样,把海参放在育苗车间,这样温度、水质都可以保证了。经过多次试验,发现海参成活率很高,就在全区推广了。”徐彩虹介绍,育苗车间外观上有点像蔬菜大棚,车间的上方用一块很大遮阳布覆盖着,下面的育苗池子里放满了一箱一箱的海参。到了夏天,即便室外温度很高,但是由于遮光效果好,育苗箱里水温稳定适宜,水质干净,遮阳布挡光后室内很暗,恰好符合海参不喜光的特点,所以非常适宜海参生长。这种养殖新模式推广后,今年已经有10家海参养殖企业采用了这种养殖新模式,避免了直接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
运用新模式效益可增五成
记者了解到,目前红岛有2000余亩的海参养殖池,河套有5000余亩,上马有4000余亩,该片区的海参池塘养殖面积是全市范围内最大的。这种由池塘到车间再到池塘的循环养殖——“迁徙”式渔业生产新模式,不仅能够切实解决海参夏季越伏难的困境、使渔民保产增收,还将有利于培育稳健的优势品种混养的现代渔业产业化园区。而且,这种模式的应用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三成以上,综合效益提高五成以上。为此,城阳区海洋与渔业局将继续推广这种养殖新模式,以育苗工厂化车间为核心,形成渔业养殖集聚效应。未来三年,城阳区还将加大水产技术推广,加快渔业科技创新,挖掘技术品种在增产增效方面的潜力。尤其是将继续加大海参养殖“育养推”一体化新技术新模式,加快培育万亩集苗种培育、成品养殖、新技术应用“三位一体”的新型水产养殖示范经济带,实现低成本、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效益、高质量的现代渔业转型发展目标。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