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三年的“青蛤人工育苗和增养殖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获得圆满成功。在日前召开的结项验收会上,专家组给予 “成果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较高评价。
“青蛤人工育苗和增养殖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系天津市科技攻关培育项目。2004年在市科委立项,由大港区水产局和天津立达水产有限公司共同承担。项目组成员三年来克服种种困难,进行了青蛤室内人工育苗、土池育苗和增养殖试验,测定了青蛤的肥满度、生殖腺指数和性成熟率等周年变化指标,研究了不同盐度、温度、饵料、附着基对青蛤育苗效果的影响及不同水域环境对青蛤增养殖的影响等。通过试验研究,项目组确定了青蛤在天津地区的适宜繁殖期以及影响青蛤育苗和增养殖主要环境因子的适宜范围。在人工育苗的适宜生物饵料组合、提高育苗成活率的较佳孵化方法以及附着基技术等方面有所创新。日前,在区水产局召开了的“青蛤人工育苗和增养殖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的结项验收会上,专家组通过查看有关技术资料,查验现场,听取项目组汇报,质疑解答,给予该项目 “成果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较高评价。
本市地处渤海西岸,全市适宜青蛤增养殖滩涂面积28万亩,盐汪子3万亩,海水池塘4万亩。发展青蛤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上个世纪末期,由于过量采捕、非法捕捞,滩涂贝类资源迅速衰竭,青蛤自然资源急剧下降。海域滩涂资源出现 “荒漠化”,造成“靠海吃海”的渔民被迫上岸,生活、就业出现困难。在新一轮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区水产局结合本地区的自然条件,选择了市场前景广阔但人工育苗技术难度较大的滩涂经济贝类—青蛤的人工育苗和增养殖技术研究作为市场切入点和技术突破口,开发经济实用的成套青蛤育苗、养殖技术工艺流程。
该项目研究开发的青蛤育苗和增殖工艺流程对保持我市海水增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修复渔业生态环境,恢复渔业资源及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等将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在我区池塘、盐田汪子、河道等处进行推广示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南方渔网编辑:陈如燕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养殖综合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