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渔业报讯,日前,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在江苏省苏州市举办了“十三五”渔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启动暨院士专家研讨活动,唐启升、曹文宣、林浩然、雷霁霖、麦康森和桂建芳院士、第九届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渔业组委员以及渔业各研究领域的专家代表参加了研讨。研讨中院士、专家积极建言献策,对“十三五”渔业科技发展规划和今后一段时期渔业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摘登部分内容,以供业内参考。
唐启升:中国工程院院士
前期战略研究工作很重要,是后期编制规划的基础。在开展“十三五”渔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要注重体现政策、文件、会议精神,体现渔业发展的新要求,并与近年来中国工程院已开展过的涉及渔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相衔接、相结合。在专题研究领域划分上,建议按照水产养殖、捕捞、增殖渔业、休闲渔业和水产品加工与流通五大产业体系划分,涵盖不到的重点领域可以单列。
对于未来水产养殖业发展,建议关注三个问题。一是象设定耕地保护红线一样,设置水产养殖面积最小保障线,以确保水产品有效供给;二是积极挖掘水产养殖潜力,加大内陆盐碱地的开发利用,促进海水养殖向20米~30米等深线外发展;三是科学规划养殖业发展,构建现代水产养殖生产体系,建立新的生产模式,促进养殖业向工厂化、标准化、产业化、工程化方向发展。
对于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建议对近海渔业、远洋渔业和极地渔业发展都要做研究,尤其是极地渔业,可以说是第二远洋渔业,一定要认真研究。
对于休闲渔业,也要认真研究。休闲渔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科技支撑,需要解决哪些技术问题,应该予以重视和研究。
曹文宣: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江渔业物种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受水利工程等影响,长江上游的鱼类生长繁殖受到影响,挖沙也使洞庭湖、鄱阳湖生态受到破坏,渔业资源保护的任务相当繁重。为此,建议加强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和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建设;长江实施休渔10年,制定政策促进捕捞渔民转产转业,10年以后再有计划地进行捕捞,以使渔业资源得到恢复,江豚等水生濒危野生动物得到保护。
在淡水渔业结构调整方面,建议着力提升淡水养殖比重、减少淡水捕捞比重。淡水鱼是中国渔业的特色,要大力发展鲤科鱼类养殖,以满足人们对优质动物蛋白的需求。
林浩然:中国工程院院士
“十三五”渔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既要与中国工程院已开展的中国水产养殖与发展战略研究相衔接,又要有所区别。工程院的研究主要是参考性和咨询性的,我们此次开展的研究要更加注重指导性、行动性、约束性和可操作性。要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科技规划要重在支撑与引领,要紧密结合“十三五”渔业发展需求,谋划“十三五”渔业科技发展。在渔业发展中,我们应当关注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注重质量安全效益有机统一问题,要认真研究如何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问题。
建议整合各方面的创新力量,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以实现规划设定的目标和任务。目前,渔业科研力量各个方面,既有科研机构的,也有大学的,既有国家队,也有地方队,如何将这些力量整合起来、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需要在体制上、机制上做文章、进行研究。建议打破部门界限,吸收各方面的优势力量,组建一些协同创新组合,开展渔业重大科技问题研究,同时,还要注重发挥企业的创新作用,积极推进科教单位与企业的结合,调动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雷霁霖:中国工程院院士
水产品已纳入粮食安全范围,要在提升质量、打造品牌上下功夫。养殖业很快超过种植业产值,在养殖业中水产养殖要加快发展,在保障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从党的十七大到十八大,新要求多、变化快。渔业发展要适应国家战略的新要求,更加注重节能减排、生态高效,要坚定不移地走现代化渔业建设道路。
在“十三五”渔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设置若干专题领域开展研究非常必要,一定要把握重点,解决一些重大关键问题。一是种业问题,要提升高度,建立现代水产种业体系;二是养殖模式问题,要提升转变;三是加工业发展问题,要提升档次;四是装备问题,要提升水平,提高机械化生产能力,发展智能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
麦康森:中国工程院院士
开展“十三五”渔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既要回顾过去,对以往的问题进行分析,又要面向未来,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找出“十三五”渔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引领渔业向健康、持续、质量、安全方向发展。在研究内容上,建议增加渔业经济学的内容,针对目前养殖产量快速提升,但养殖效益下滑等问题开展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规模效益与质量问题以及某个品种规模发展问题的研究。在研究人员构成上,要有广泛性,不同领域专家之间可以进行交流与渗透。
建议对渔船柴油补贴政策、增殖放流以及人工鱼礁建设等问题进行研究,并建议通过编制渔业科技规划去引导产业发展,解决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如在“十三五”如何引领中国人消费加工的水产品?目前,我们国家水产品的消费模式严重阻碍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吃全鱼、吃活鱼、吃非加工鱼,传统消费方式很难改变;又如“鱼粉”问题,中国的水产养殖依赖国外鱼粉进口的局面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很难改变,产业发展及环境受到制约等问题。
桂建芳: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十二五”后期,开展渔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提前谋划“十三五”渔业科技发展,非常及时,也非常必要。做好这次研究工作的关键是要通过研究能提出“十三五”渔业发展的科技需求,解决“十三五”渔业科技到底做什么的问题,凝炼出“十三五”渔业科技的重点问题、重点项目。
潘迎捷:上海海洋大学原校长、教授
在开展“十三五”渔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工作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搞清楚“十三五”渔业产业需求、重大问题、关键技术与“十二五”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根据有关研究报告,“十三五”期间,我国人均GDP、人均粮食占有量、人均动物蛋白占有量都是增加的,而恩格尔系数是下降的。在这个变化中间,渔业产业会有什么变化,科技有什么新的需求?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研究和回答。二是要搞清楚“十三五”之前的渔业科技成果情况。在“十三五”之前已有大量的渔业科技成果,哪些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需要在“十三五”中继续保持,哪些成果已经转化为生产力,需要进一步提升,还有哪些成果完全是为研究而研究?三是要搞清楚体制机制对渔业科技的影响。从技术层面发展来说,渔业技术攻关、技术集成、技术推广示范等都比较顺利,关键还是体制机制问题。四是既要立足渔业、又要跳出渔业来研究。现在渔业提升到了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国家权益维护的高度,如果到2030年渔业增加2000万吨的判断成立的话,我们靠什么来实现?靠规模还是靠科技?靠规模,已没有什么空间,潜力不大。靠科技,科技靠什么?要找准关键点,要非常明确捕捞占多少,养殖占多少。五是既要立足渔业科技、又要融合其他学科的技术如物联网、冷链技术、溯源技术。要使渔业科技视野更宽阔一点,在高度上要与国家安全结合,在宽度上要与先进技术和先进领域结合,在深度上要与产业链、产前产中产后全覆盖、物联网技术结合。要体现时代特征、国家需求、赶超世界水平的态度,以远洋渔业为例,要具有四个能力,即资源的掌控能力、资源的开发能力、国家权益的保护能力、人才的培养能力。
王清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开展“十三五”渔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要注重以下三点:一是要重视新的增长方式转变。近几年,池塘养殖、浅海养殖和捕捞都有新的发展,“十三五”时期如何提升,要做好研究;二是要关注新的增长点。近几年休闲渔业、物联网、大型企业的培育、疫苗、种业等都有新的进展,“十三五”将如何发展,要认真研究;三是要强调新的理念。如碳汇渔业,要考虑渔业的多重生态功能。
徐汉祥:浙江海洋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在制定“十三五”渔业科技发展战略时,也要关注地方的热点难点问题,尤其是省以下的单位接触少,所以最好事先征求意见。很多政策,包括很多法律法规制定得很好,但是执行得不好,如“双转”、“双控”、“零增长”、“负增长”等政策,都是好的政策,但下面执行有问题,上下脱节。科技问题也是如此,在制定相关规划时,应吸收地方的专家加入,地方专家可以是管理部门,也可以是教学相关单位的,上下联动起来。
科技创新要坚持可持续性,成果转化也要落地,不能走短平快的路。各科技创新单位如何有机结合,有分工,有合作,如何与产业紧密结合,需要认真研究。要加强渔业科技基础性工作,开展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产卵场重构、限额捕捞、渔具及渔具标准、渔业增殖放流效果评价、平台养殖、大水体养殖等研究,为近海捕捞管理、渔业资源养护和生态环境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徐皓: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渔业科技发展规划要围绕渔业发展规划编制。对于内陆渔业,要坚持“生态优先”,提升和转变养殖方式,如在淡水渔业主产区,要以池塘为代表,从资源、生态、经济效益等方面综合考虑,研究如何转变内陆养殖方式?在战略研究阶段做认真思考,提出思路;对于海洋捕捞业,要研究生计渔业问题,使渔民成为真正的渔民,近海捕捞的生计渔业也可以包括休闲渔业,通过管控的捕捞渔业加上休闲渔业,改变我们现在沿海捕捞业的现状;对于海水养殖业,除传统的池塘养殖和现代化的工厂化养殖外,还要对海上网箱养殖、海上养殖平台进行研究,研发大型的适应海上工业化养殖的海洋养殖平台,为转变海水养殖业发展方式提供支撑。
专题领域的划分,要全面、合理、可行。具体内容上,要定位准确,如渔业装备领域非常重要,但针对捕捞业和养殖业或具体的劳动对象,也要有所区分,既需要高效精准的现代化渔业装备,也需要生态安全、满足急需、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渔业装备。
金显仕: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研究制定渔业科技发展战略,首先要梳理产业发展需求,分析国内外形势,围绕支撑产业发展,做好“十三五”渔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和规划编制工作;其次要注意行业协调发展与各学科的有机结合;第三要做好过去渔业科技工作、成果的总结和集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握渔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引领“十三五”渔业健康发展。
章超桦: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教授
研究渔业科技发展规划,第一,要有一定延续性。产业发展和科技支撑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再创新从而引领新的科技向前发展;第二,科技要为产业服务。不仅要考虑养殖以及捕捞,还要考虑加工流通;第三,要提高包装保鲜科技的研发,可提高加工比率;第四,渔业发展不一定追求高的数量,要追求高的质量,也不能一味地讲求高科技。
常亚青: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院长、教授
第一,规划目标与重点任务方面,既要有高度,还要具体;第二,关于教育,要加强渔业科教体系建设,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国家原良种场建设、遗传育种中心建设,希望向渔业高等院校倾斜;第三,研究体制机制方面,建议吸收法律法规方面、渔业经济方面的专家参与进来;第四,要加强财政投入。
陈军: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十三五”规划要适应形势要求,把信息化提到一个新高度,作为一个单独的领域,很必要很迫切,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信息技术在水产中的地位、发展思路不清晰。短期是在某些领域有所突破,中长期来看,信息化应该渗透到渔业的各个领域之中。在养殖领域,智能化专家系统的突破需要很长的路去走。目前,农业信息化走在了渔业信息化的前面,自动化和精准化在农业领域已经有了较快发展,而渔业领域缺乏。建议养殖领域借鉴农业,捕捞领域借鉴船舶技术。
薛长湖: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第一,当前的渔业是数量型渔业,渔业结构调整主要的一个层面是如何让这些养殖的品种或者远洋的品种能大幅升值,提高加工业比重。建议“十三五”规划中应更多体现加工流通的作用;第二,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是产业科技核心内容之一,建议“十三五”规划要予以重视;第三,渔业应关注营养目标,不能只是提供蛋白,要从数量向质量转变。我提出几个新观点:生物加工、标准化加工、即食加工、营养化加工、船上加工,这几个是未来渔业发展加工产业的重点,是与整个远洋渔业和养殖产业配套,与“十三五“渔业发展配套的技术产业。
魏宝振: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研究员
第一,科技规划要围绕产业需求开展,要先做产业发展研究,找出产业发展技术需求。第二,产业之间要协调、发展、借鉴,互相渗透。第三,科技要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市场效益。第四,关注产业发展自身的问题,比如加工问题,从“八五”期间就开始规划,但问题诸多,技术短板在哪里?是消费习惯,还是加工本身的问题?
司徒建通:中国水产学会秘书长、研究员
第一,科技如何支撑产业发展,如何聚焦目标?第二,团队要复合型,提高针对性和时效性。第三,行业要规范、管理跟上去,依法依规管理。第四,重视品牌的培育。比如,三门青蟹、阳澄湖大闸蟹、辽参等。第五,明晰产业需求,梳理“十三五”科技支撑需求,需要解决产业哪些问题?比如种业,不能搞短平快。第六,要发挥、利用大团队的优势。
唐庆宁: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原局长、江苏省水产学会理事长
首先,要把握三大趋势:一是政治经济发展大趋势,消费回归正常;二是现代农业发展大趋势,粮食安全是全球热点,可持续发展是共识,生物技术是农业发展的推动力,还有物联网技术、低碳技术;三是关注世界科技发展大趋势,生命科技处于前沿,渔业科技应摆在什么样的位置?
其次,要掌握世界四大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环保技术,两大潮流:绿色、智能。同样渔业上也有这样问题,要研究怎样利用先进成果与技术?
再次,要解决四大问题:开拓发展空间、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绿色发展,是“十三五”渔业面临的核心问题。
最后,建议考虑十大领域。远洋深海渔业、外海开发;节水节电减排;生物工程技术在渔业上应用问题,尤其是育种;智能渔业;水域生态修复、物种保护技术;安全生产技术;质量安全、可追溯技术;水产品精深加工;新材料新装备;休闲渔业。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