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他曾北上山东贩运鲤鱼、南下广东做窗帘生意。如今,他在家乡承租400多亩鱼荡,饲养甲鱼、黑鱼、翘嘴红鲌等,创办万山水产专业合作社,全力打造纯自然养殖的“生态甲鱼”,并继承父业当起了“渔二代”,立志打造可复制的现代都市农业模式。
仁和街道渔公桥村杨家兜组农民沈金土,今年69岁,曾经是村民组长,是一位传统养鱼能手、贩运鲜鱼的高手,也是农业承包到户后第一代农(渔)民。如今,儿子沈文根继承父业,利用古荡漾周边优质水资源优势,承租400多亩鱼荡,在自然温度环境下,进行规模养殖生态甲鱼、黑鱼,成为名副其实的“渔二代”。这位新一代农民,走南闯北搞经营,又脚踏实地搞养殖,他有好多故事:
鲤鱼“跳龙门”
仁和街道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淡水湖泊——三白潭,三白潭周边有着荡连荡、塘套塘的自然环境,三白潭北面连接着一个古荡漾,属于渔公桥村,这里的农民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靠水吃水”,渔业丰收,卖个好价钱,农民戏称是“鲤鱼跳龙门”。
今年42岁的沈文根再次演绎了“鲤鱼跳龙门”的故事。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鲤鱼是勤劳、善良、坚贞、吉祥的象征,“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在渔公桥村有了新版。26年前,年仅16岁的小伙子沈文根听说鲤鱼在山东、河南等地是一道名菜,山东人逢年过节红烧鲤鱼是必吃菜,还有拜访亲友送鲤鱼的风俗,更有“没有老鲤不成席”的谚语;河南人父母生日时,必须买条活鲤鱼吃,招待客人鲤鱼是必上的菜肴,而古荡漾一带鱼荡里饲养的鲤鱼在当地不怎么好销,价格也不高,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与人合伙以每斤3元的价格收购了本地鲤鱼,运到山东临沂等地销售,卖到5元一斤。“鲤鱼跳龙门”的成功,给沈文根树立了信心,壮了胆,也为他积累了资金。
开摩托的“鱼贩子”
长得虎头虎脑、壮健憨厚的沈文根,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有一种特别能吃苦的精神,初中毕业后就走南闯北跑市场。他什么事都想去拼一拼,什么地方的生意都敢去跑一跑,可说是跑过“三江六码头”的人。山东、河南、南京、广东都留下了他的脚印,1995年,新婚不久的沈文根携妻子,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广州番禺做起窗帘布生意;两年后,回到家乡从事水产品贩销,那段时间,他每天起早收购鱼虾,开着摩托车把收购来的鱼虾送到杭州近江水产品市场销售。
仁和一带渔业资源丰富,沈文根生意越做越大,冬季是水乡仁和“四大家鱼”收获旺季,他架起市场与农户的桥梁,将生意做到外省,当地收购鲜鱼,整车整车发往南京等地销售,成为远近闻名的“鱼贩子”。
接棒当起“渔二代”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宽。作为农民的后代,他心系家乡田地水荡,1999年,有位诸暨老板来到渔公桥村承包杨家兜组门前面积有100多亩的沈家漾河港,搞河蚌育珠,沈文根觉得光河蚌育珠太浪费了,他就跟组里其他村民和诸暨老板商量,要在这条河里养鱼,征得同意后他跟诸暨老板合作搞养殖。从此,沈文根走上了水产养殖之路,城市“吃客”喜欢吃肉质鲜嫩的白条鱼,杭州等城市宾馆酒店很需要白条鱼,价格也比普通鱼贵好多,他就引进翘嘴红鲌等白条品种试养,取得了成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沈文根所在的杨家兜村民组有72户农户,大大小小鱼荡面积50多亩,这些鱼荡刚承包到户时是农民的“聚宝盆”,要实行公开招标才有资格养殖,随着市场变化,传统饲养“四大家鱼”的效益较低,加上不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鱼荡闲置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不按面积按一只鱼荡计费,谁想饲养付5元钱一年的承包费就行。沈文根看到古荡漾周边那么好的水质,这么多内荡“抛荒”,觉得非常可惜,他做了一回“傻子”,每年支付组里4000元钱,将本组全部鱼荡承包下来,加上外港100多亩水面,主要精力投入水产养殖,内荡养殖黑鱼为主,心甘情愿做起了“渔二代”。
打造纯自然“生态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消费”成为趋势,一度受宠的“温室甲鱼”已被冷落,而外塘养殖甲鱼因其在自然温度下投喂鱼、虾、螺蛳等天然饵料,营造的是类似于野生鳖的生长环境,也就是全生态养殖,凭其优良的品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与水产品打了多年交道的“渔二代”沈文根看到了“生态甲鱼”的商机,下决心全力打造纯自然环境下生长的“生态甲鱼”。
要养就要规模养殖,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在这位“渔二代”脑海里闪动。2006年,他将本村胡家坝、古荡漾等四个组的33.5亩鱼荡以每亩每年500元的租费租了下来,实行“鱼鳖套养”。“鱼鳖套养”取得成功后,他的“胃口”越来越大,2010年又将陶家角、阮家埭等七个组在大四圩一带的180亩鱼荡以每亩每年1000元的租费全部承租下来,这样,养殖总面积达到400多亩。
沈文根的养殖基地里有200多亩内荡全部引进黑鱼新品种“杭鳢1号”。他说饲养“杭鳢1号”至少有四大好处:一是污染少,生态效益好;二是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三是产量高,效益好;四是营养好,口味佳。
沈文根实施“鱼鳖套养”法,全力打造纯自然养殖的“生态甲鱼”,甲鱼在阳光充足,环境安逸,水质无污染,不添加饲料的自然温度下生长,以荡里鱼虾、螺蛳等天然饵料为饲料,虽然长得慢,但品质保证。他养殖的“生态甲鱼”采取分年分批投放法,每年放养幼鳖。荡里养着幼鳖、中鳖、成年鳖和可上市老鳖,可以说是“四世同堂”。他说,他的甲鱼必须饲养5年以上,长到2斤左右才捕捉。
建立专业合作社
经过多年市场打拼的“渔二代”沈文根深知,开拓市场需要规模,需要品质,更需要数量,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2008年,沈文根在仁和街道和渔公桥村和上级有关部门支持下,创办了杭州余杭万山水产专业合作社,吸收社员16户。6年来通过16户社员又带动并影响了周边100多户养鱼农户,养殖规模越来越大,附近的黄家墩,湖州地区德清、菱湖等地养殖户也加入到合作社,至今年8月底,有100多户养殖户跟他建立合作关系,总养殖面积达到5000多亩。作为合作社社长,沈文根为入社农户提供技术、种苗、饲料、销售等服务。
在沈文根的带动下,不少养殖户走上了致富路,由他提供“产供销”的陶家角组王金文,养殖面积50多亩,今年每亩可收益3000元,年纯收入达15万。同样,杨家兜沈顺根养殖40多亩,今年可获利10万以上。
实施规模经营以后,沈文根坚持走标准化生产之路,他的翘嘴红鲌示范基地被列为余杭区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项目。2010年,杭州余杭万山水产专业合作社申报的“古荡漾”牌生态甲鱼,被国家商标局获准商标注册。这位“渔二代”创造的模式,成为可复制的现代农业模式。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