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见习记者 林斐然 记者 刘丰)“十年前,我们也没想到霞浦的海参产业能够达到今天这样的水准。”在霞浦县的渔港里,绵延数里海参养殖渔排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当地海参协会秘书长陈顺满告诉记者,伴随着养殖技艺的日趋成熟,霞浦已变成我国南方的“海参之都”。
时下,海参产业确实已经成为霞浦重要产业支柱。根据霞浦县海洋渔业局的数据统计显示,今年当地的鲜参年产量达2万多吨,占全省的80%以上,而海参总产值则高达22多亿元,产量约占全国海参总产量的十分之一。“霞浦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海参之乡。”陈顺满说。
一类水质 绝佳海洋生态的宝贵馈赠
驱车沿霞浦县往溪南镇方向行驶,穿行过40余公里的蜿蜒山路,在道路的尽头栖息着一座不为外人所熟知的小渔村。
港口里,渔民用木板、竹杆、铁片相互捆扎成渔排,往竹杆底下垫上泡沫,并在鱼排上用木板和塑料薄膜搭建起了小型木屋。为了照顾海参生长周期,村子里的不少渔民都居住在这样的“海上小镇”里面。
“我们村子毗邻天然港湾官井洋,港口受风面小,潮流畅通,水质肥沃,从地理条件来看非常适宜水产养殖。”海参养殖户林杰告诉记者,尽管村落并不起眼,但这座叫做青山村的小渔村却是我国“南参”最重要的原产地之一,“村子里所有的居民几乎都从事与海参养殖相关的行业。”
“霞浦海域的水质长年保持在我国一类水质的标准,所有的海参都生长在这片纯天然的海域中。”陈顺满介绍,得天独厚的海洋区位条件是大自然给霞浦渔民的宝贵馈赠。
“吃海带长大的海参”都是“优等生”
“在北方海参因为气候寒冷处于冬眠期的时候,霞浦的水温正恰好适宜海参生长。”养殖户叶建勇告诉记者,由于当地的海参生长于低纬度海洋环境中,每年10月至次年5月份平均10—20℃的海水温度让海参避开了冬眠期,“这样一来,海参的发育周期就拉长了将近一倍,所以我们养殖出来的海参个大、肉厚、口感好。”
实际上,霞浦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也使它成为海带和紫菜等藻类作物的重要产地。陈顺满介绍,当地的渔民普遍就地取材,将海带和鲜鱼打碎混合,定时投放给海参食用,“吃天然饵料的海参,在品质上要高得多。”
在2012年辽宁大连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海参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经过对南北海参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和比较。经过研究后他们发现,二者在营养价值上差别很小,不仅如此,霞浦海参的氨基酸、牛磺酸含量也高于常规标准。
海参产业的“高”“低”两重天
随着海参产业的日趋成熟,近年来,“海参经济”成为霞浦县最重要经济产业支柱之一,当地的鲜参产量达2万多吨,拉动的相关产值可达30亿元左右。
虽然产量一路走高,但“高质低价”、“高产低收”的现象却让不少养殖户犯愁了。记者了解到,目前,霞浦海参整体品牌影响力不够、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链不够健全、销售渠道不够畅通等问题正如鲠在喉,频频掣肘着海参产业发展。
“按现在的市场价格出手海参肯定是要亏本的。”一些养殖户无奈地告诉记者,他现在将海参经过盐渍加工后储存起来,希望下阶段能够迎来更好的行情。
“海洋渔业是霞浦的经济命脉,全县53万人口过半的人都靠海而生,我们县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重点扶持海参产业的发展。”霞浦县副县长王斌认为,海参产业如果能逐步走向成熟化,势必会成为撬动霞浦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
扩大销路首先要亮出品牌
为此,王斌亲自带队走出县门,争取媒体和社会各界的支持,试图为霞浦海参走向全国寻找新的通路。
据最新消息,霞浦县海产品龙头企业已与永辉超市达成协议,永辉超市的数个门店已引进霞浦海参试点销售,开展霞浦海参整体品牌推广“尝鲜价”活动,以成本价推动海参走上市民餐桌,下一步还将向全国推开。同时,美团、糯米、大众点评等多家线上团购网站也向他们打开了大门,它们也将同步利用网络平台推出“尝鲜价”的霞浦海参,帮助渔民扩大海参销路,亮出品牌。
“推动海参产业集群发展绝不只是霞浦政府的利益,它也关乎到绝大多数地方渔民的利益。”王斌表示,把霞浦打造成一个名副其实的海参大县,在未来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希望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帮我们实现这个产业梦想。”
作者:林斐然 刘丰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