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近期的相关报道中,反映了对亚洲鳗鱼增殖放流的两种不同见解。尤其是台湾国立海洋大学郭清泉教授援引援引日本报导,指出“该国有些河川已充斥非本地原生种的欧洲鳗等异种鳗,外来种的比例甚至高达90%的现象”,意味着欧洲鳗已在亚洲繁衍生殖,亟需业界关注。
台湾水产试验所副所长刘富光认为:台湾放流鳗对鳗苗潜在贡献度为0.3-0.5%。他指出,在2013年度台湾标帜放流成鳗2160只,估计有30—50%实现降海洄游。平均每条可产百万颗卵,假设孵化与存活率为0.1%,则本次放流预估可增加30—50万条鳗苗的天然资源,相当于2013年度亚洲鳗苗总产量20吨的0.3-0.5%。以平均每尾百元计算,可创造潜在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台币)。
刘富光在主持年度鳗鱼人工放流分工整合会议时强调,日本鳗是东亚水产养殖的重要鱼种,养殖所需的大量鳗苗皆需依赖天然捕捞,然而近年来鳗鱼资源日益下降,导致鳗苗供不应求。鳗鱼是降海产卵型鱼种,人工放流系资源培育现阶段较为可行的方法。
台湾国立海洋大学郭金泉教授则质疑放流人工养殖鳗鱼。他撰文指出,自1976年起至2012年止,36年来已陆续执行了48次的人工养殖种鳗放流(计约40公吨,10万尾),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与经费。但台湾甚至整个亚洲,历年来捕获日本鳗鳗线的数量,整体趋势是下滑的,虽然今年捕获量冲高。
鳗鱼养殖,实际是将天然的野生鳗苗圈养于人为环境中,投喂饵料饲养长大。因此,放流鳗鱼实际是指将自然出生的野生鳗鱼幼鱼,暂时移到养鳗场中蓄养一段时间后,再放回河川中。这种放流无法确认对鳗鱼资源的影响,也没法评估对资源恢复的效果。放流后的人工养成鳗鱼是否能自己觅食、逃避敌害、正常健康成长、不迷途去降海、成功游到距离台湾三千公里外,遥远的马里亚纳海沟西侧的海域、成熟交配产下下一代,都无法推测。日本鳗的性别是受环境因子和密度所控制,放流人工养殖的鳗鱼,雌鱼比例非常低,可预期整体产卵数会偏少,后代的数量亦会减少。放流的人工养殖鳗鱼中,有可能是同龄中成长较差的次级鳗鱼。经年累月放流成长迟缓的人工养殖鳗鱼,很可能培育出生长迟钝的后代,尤其是存在异种鳗外来种混入风险。例如日本报导有些河川已充斥非本地原生种的欧洲鳗等异种鳗,外来种的比例甚至高达90%。
郭金泉教授的结论是:与其放流在养鳗场被驯化养大的野生鳗鱼,不如让天然野生鳗鱼自由洄游河海,留下既多又健康的后代。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