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是鳗鱼生产淡季,福建长乐聚泉食品有限公司却订单不断。“我们刚从指定养鳗厂运来8吨美洲鳗,加工成烤鳗后,将出口日本、美国等地。”14日,公司副总经理翁齐忠对记者说。
近年来,在苗源匮乏、药残事件等鳗业危机中,该公司选择拓展新品种、严把质量关,确保了烤鳗的正常出口,在行业洗牌中站稳脚跟。然而,今年初以来,鳗苗突然激增,成鳗价格逐渐下行,公司不得不再次面对新的市场形势。
聚泉食品,正是这些年福建鳗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缺苗药残,冲击鳗业
亚洲是全球养殖、加工鳗鱼规模最大的地区,其中又以中国内地、中国台湾以及日本、韩国为主产地。对福建省来说,鳗鱼是对外出口的主要水产品之一,且价格相对较高,出口创汇额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鳗苗成本在鳗鱼价格中所占比重最大,这主要是因为苗种只能天然采集,无法人工育苗繁殖。”省鳗业协会秘书长郑庆荣认为,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殖、加工的规模,但也让鳗鱼产品因“稀”而贵。
日本是鳗鱼的主要消费国。然而,2002年至2008年,我国鳗鱼出口屡屡因总汞、恩诺沙星、孔雀石绿等药残事件受挫,福建鳗鱼出口也几度被迫中断,行业普遍亏损。
随后,福建鳗农养殖数量最大的欧洲鳗鱼和日本鳗鱼,先后遭遇产量锐减的困境。2009年欧洲鳗鱼被正式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苗种进口受到限制;2010年开始,日本鳗鱼连续4年大幅减产,鳗苗资源严重匮乏。
受此影响,国际鳗业受到强烈冲击,萎缩了2/3。福建省鳗鱼养殖企业从原先的上千家缩减至300多家,鳗鱼加工企业也从数十家减少到20多家,烤鳗出口从高峰时每年4万多吨跌至不足1万吨。
自律发展,化解危机
危机,亦是商机。
翁齐忠说,在不少鳗鱼养殖、加工企业选择退出之时,聚泉食品却选择坚守。他们从国外引进一流的检测设备,并成立实验室,每批烤鳗都经过养鳗场预检、活鳗进厂检验、成品检测等三道严格的检查环节,才申请通关出口。
在长乐,有33家养殖企业为聚泉食品提供加工原料,友兴水产品养殖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在该公司150亩的养殖区内,60口精养池都覆盖了保温架,配有增氧机,年产300-400吨活鳗。
“我们每天检测水中的氨氮、盐度、pH值等状况,聚泉食品则每月抽检成鳗,收购之前还派专人驻场,层层把关后,再运送至加工厂。”养殖技术员张学通说,养殖场所用饲料、鱼药都须符合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认证,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活鳗会被立即退货,这也倒逼了养殖流程的规范化。
“解决药残问题的根本,在于推行健康养殖。”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水产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指导下,生态养殖新技术被广泛运用,困扰行业多年的药残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检测中发现的药残问题已不到千分之一。
此外,面对鳗苗资源的日益紧张,2010年以来,福建省鳗业协会组织企业到马达加斯加、印尼、中南美洲等地寻找苗源,引入美洲鳗、非洲鳗、菲律宾鳗等新苗种,并对新的养殖技术进行研究和推广。
目前,福建省对美洲鳗的养殖已基本取得成功,存活率达60%以上,走出一条品种替代的新路,鳗鱼出口市场也由日本拓展至美国、俄罗斯、东南亚等地。2010年至今年5月,福建省鳗鱼出口创汇总额达26亿美元,占全国鳗鱼出口创汇总额一半以上,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养鳗再热,防患未然
日本鳗苗在连续减产之后,今年产量又突然激增到80吨,比去年增加3.3倍,其他鳗种也获得丰收。随着鳗苗增产,不少曾退出鳗业的养殖、加工企业又大举回归,利用原有停产的生产设备重新生产。
“虽然这对鳗业复苏有一定益处,但有可能导致鳗鱼原料、烤鳗生产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有关负责人坦言,鳗鱼养殖、加工企业回流后,应避免出现恶性竞争、压价销售,防止鳗鱼养殖量、出口量增加而企业不增收的现象。
福建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有关人士认为,大量鳗农的加入和养殖密度的增加,还可能使鳗鱼患病率上升,而一些加工企业长时间停产,重新恢复生产后,面临着设备检修、管理体系重建等问题,如何避免药残问题死灰复燃,成为当务之急。
随着养殖场投苗量增加,成鳗价格逐渐下行,如今比去年已下跌30%左右。而现有存塘鳗鱼大多是在鳗苗高价时投养,成鳗价格下行对前期高成本投入的企业造成较大影响。
郑庆荣认为,过去4年国际鳗业萎缩,福建鳗业把握住鳗苗产量减少、鳗鱼价格上行的拐点,依靠多品种养殖和质量管控,获得一次“量少价高”的发展机遇;今年,养鳗热度再起,冷热骤变对行业规范化发展不利,应防止盲目扩张,掌握好适度发展的原则。
有关专家亦建议,发展鳗业要控制生产规模,将鳗鱼养殖、加工出口量控制在合理水平内,稳定鳗鱼原料价格,避免企业盲目竞争而导致行业发展大起大落。同时,检验检疫、海洋渔业等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溯源管理、质量监管等制度,促进鳗苗及其下游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表评论 |
咨询:0779-2029779
随时,随地,伴你身边!
图文推荐
最新综合新闻
今日要闻
热点推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