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 立秋之后,江西省降雨量略有增加,与8月比气温稍有下降,月平均气温为26~28℃,月极端最高气温为34~36℃,局部37~38℃,养殖水温在27~32℃之间。在此环境条件下,昼夜温差逐渐增加,上下水层对流加大,同时池塘养殖生物存池量增大,水中污染物积累,易出现多种疾病同时发生的现象,尤其要注意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变化。依据我省历年发病特点及气候条件,9月份疾病预测如下:
一、病情预测 1.草鱼:9月还处高温期,但下旬气温会转凉下降,水温在27~32℃之间,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处于流行高峰期;草鱼出血病往年同期发病率相对较高;这时期还易发生中华鳋、锚头鳋、指环虫等疾病,全省各区域流行,重点关注精养池塘。
2.鲢、鳙:9月水温在27~32℃之间,是细菌性败血病的流行高峰期,也是对该品种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另中华鳋、锚头鳋、指环虫等,也是此阶段该品种易发的疾病,全省各区域都有流行,重点池塘及水库养殖鲢鳙鱼区域。
3.鲫鱼:易发细菌性败血症、竖鳞病、锚头鳋、指环虫等,全省范围内流行,重点关注主养鲫鱼的养殖区域。
4.鳗鱼:易发烂鳃病、腐皮病、烂鳃病、小瓜虫、指环虫、车轮虫等,重点关注铅山县、瑞金市、上高县、石城县、玉山县等养殖区域。
5.鮰鱼:9月下旬气温转凉,在气温由高温变低温时,根据历年经验,鮰类肠败血症也是一年中又一高发期;肠炎病、腐皮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等也亦引起注意。重点关注精养池和网箱养殖基地。
6.中华鳖:易发疥疮病、穿孔病、腐皮病等,重点关注袁州区、永修县、临川区、弋阳县等养殖区域。
7.河蟹:易发河蟹颤抖病、腹水病、烂鳃病等,重点关注全省各河蟹养殖区域。
二、防治措施 1.9月仍是高温期,但昼夜温差逐渐增加,上下水层对流加大,同时池塘养殖生物存池量增大,水中污染物积累,本期管理非常重要,尤其要注意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变化,防止浮头甚至泛池或氨氮、亚硝酸盐中毒。注意补水,有条件的加大换水量,同时开足增氧机,避免缺氧和水质恶化。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等水质改良剂调节水质。需要越冬的苗种,要投喂一些脂肪含量较高的饵料,搞好越冬前培育。
2.注意水质调控。定期使用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剂消毒养殖水体;定期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天气闷热,阴天气压降低,暴雨过后、遇冷空气水温骤降等天气,要特别注意,加强巡塘,如养殖水体出现泡沫并伴有腥味,鱼常常浮于水面聚集于池边等现象,就是引起泛塘的征兆。发现泛池立即打开增氧机,同时注入新水,减少或停止投饵。
3.草鱼出血病:苗种注射灭活疫苗;流行季节定期用杀菌消毒药物全池泼洒或食场泼洒,并结合内服免疫增强剂进行预防,选用毒副作用小的抗病毒药物,以避免发生不良反应或加剧病情。
4.河蟹颤抖病:幼蟹养殖期慎用药物,尤其是对器官损害性大的药物应禁用,保持水质清洁,经常换水。发生此病后,不可盲目用药,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中草药、多糖类)增强蟹体免疫力。
5.治疗细菌性疾病可先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采用敏感度高的抗菌药物进行拌饵内服,同时配合中草药和维生素内服,效果更好。如治疗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可用氟苯尼考粉或中草药拌饵投喂,每千克鱼用量为10毫克~15毫克,每日1次,连用3天~5天。同时用二氧化氯或生石灰等对水体消毒;治疗鮰爱德华菌病可内服氟苯尼考粉、三黄粉、维生素合剂,外泼洒生石灰或二氧化氯等,并合理投饵,少量多餐,定期调节水质,创造良好的水质环境。
免责声明:本文在于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文不保证其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并未经过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数据的准确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